抓准關鍵環節打好種業翻身仗(縱橫)

近日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裡。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抓准關鍵環節,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打好種業“翻身仗”。
種子技術是最核心、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農業技術,與糧食安全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國種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近10年來審定、登記主要農作物品種達到3.9萬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實現完全自給,雜交水稻每公頃產量保持國際領先,種業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創新和重大新品種選育成效顯著。不過,同時也存在育種體系不完善、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不足、滿足產業發展現實需求的重大突破新品種不多等問題。我國要從種業大國邁向種業強國,需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有效化解“卡脖子”風險。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統籌協調、突出重點任務、把握關鍵環節。要把握生物育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強科技自主創新,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切實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強大合力,加快推進種質基因開發、生物育種核心技術開發和新品種開發,努力在重大農業科技和關鍵瓶頸問題上取得新突破。
另一方面,應加速資源整合和並購重組,培育一批現代種業巨頭企業。我國種業企業普遍規模不大,品種市場份額亟待提升。應當加快採用市場化運作模式,集中高端人才、先進技術、研發資源,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推動種業綜合創新效率不斷提升、附加值不斷提高。
此外,有必要搭建種業科研創新平台,形成創新鏈條合力。要強化產學研結合,推進科研院所、大學等種業科技成果向優勢種業企業轉移。既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在育種前沿科技上的研發優勢,又充分發揮企業在商業化育種以及品種推廣方面的優勢,集聚上中下游全鏈條創新資源,建立開放合作、利益共享的新機制。
(摘編自《經濟日報》)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3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