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建設農業強國,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評論員觀察)

——強國之路正揚帆⑨

何  娟
2022年09月29日05: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產能穩定提升﹔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累計建成9億畝高標准農田,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農作物種源自給率超過9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科技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農業生產領域的一個個亮眼的成就,見証我國糧食安全根基不斷夯實,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勢頭更加強勁,現代農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科學回答了“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著眼“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發展農業的首要任務”,要求“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並推進,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農業生產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從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到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從推動農村體制機制改革,到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這十年,我國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抓住耕地和種子這兩個“牛鼻子”,確保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中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事實証明,一個國家隻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

  著眼於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這十年,我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糧食不僅產得出、供得上,而且供得優,農業成為越來越有奔頭的產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不會改變,農產品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任務越來越重,因此也更加需要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

  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我國國情、體察農業規律,深刻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我國堅持依靠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不斷朝著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方向邁進。今天,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

  我國有著悠久農耕歷史和燦爛農耕文化,不僅用佔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近20%的人口,而且滿足了高質量、多樣化的農產品消費需求,創造了世界農業發展史上的奇跡。新征程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我們完全有能力、有底氣、有條件端穩端牢“中國飯碗”,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筑牢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9日 07 版)

(責編:楊光宇、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