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深刻把握促進共同富裕的基本精神和實踐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高培勇
2022年08月23日05: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為在新階段促進共同富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為在新階段促進共同富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促進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做好“蛋糕”,然后切好分好“蛋糕”

  共同富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一個重要范疇,由“共同”和“富裕”兩個關鍵詞組成。“富裕”的前提是發展,要求把“蛋糕”做大做好。“共同”體現公平,要求把“蛋糕”切好分好。做大做好“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體現的是增長和分配、效率和公平的辯証關系。共同富裕隻有在堅持發展中才能實現,離開了發展或脫離了富裕這個基礎,就談不上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就現實國情而言,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隻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因此,發展經濟、把“蛋糕”做大做好仍然是我們的重要任務。隻有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才能厚植共同富裕基礎,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促進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義”“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平均主義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拉平收入差距,貌似實現了分配結果上的平等,但由於不能體現勞動貢獻的差別,缺乏機會公平和過程公平,會對人們的勞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產生負向激勵,導致有創新能力的人不再創新、辛勤勞動的人不再勤勞,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甚至倒退。搞平均主義非但實現不了共同富裕,還會造成共同貧窮。在這方面,我們曾有過深刻的教訓。

  促進共同富裕不僅不能搞平均主義,還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勞和智慧來創造。隻有人人參與、人人盡力,才能真正實現人人享有。要鼓勵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合法經營、創新創業邁向幸福美好生活。要認識到公平不僅包括結果公平,也包括機會公平和過程公平。既要關注結果公平,縮小收入差距﹔又要關注機會公平和過程公平,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為人們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創新創業增收致富創造條件,為人們通過奮斗改變命運提供通道。隻有在激勵勤勞和創新的同時保証公平,才能形成正確的公平觀,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促進共同富裕要植根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土壤,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表明,無論是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還是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抑或是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都要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推進。

  植根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土壤促進共同富裕,就要發揮高收入群體和企業家的作用,鼓勵他們更多回報社會,而絕不是“劫富濟貧”﹔就要通過慈善捐款等方式發揮第三次分配對於改善分配結構的補充作用,堅持自願而非強制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逼捐”﹔就要更好發揮政府在收入分配以及公共服務供給中的作用,同時注意不能提過高的目標、搞過頭的保障,堅決防止落入“福利主義”養懶漢的陷阱。

  促進共同富裕,要通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實現效率和公平相統一、相促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既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又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還要完善第三次分配機制,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要素市場化配置,致力於實現要素價格由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時強調先富帶后富、幫后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致富帶頭人。

  促進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牽動社會再生產各方面和國家治理各領域

  促進共同富裕,牽動社會再生產各方面和國家治理各領域,是一個關系發展全局的問題。它不僅是分配問題,而且涉及生產、交換、消費。它也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是與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密切相關。無論是單純就分配維度談共同富裕,寄希望於通過單一的分配制度調整來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還是局限於經濟視域論共同富裕,寄希望於通過單一的經濟制度變革來縮小收入和財富分配差距,都是不全面的。

  促進共同富裕,要從統籌兼顧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要求出發,堅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改善並重,綜合施策。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和階層固化,實現社會和諧安定。既要通過高質量發展提高效率效益,又要著力從制度安排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既要關注低收入群體,逐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牢基本生活底線,解決貧困問題,又要鼓勵探索致富途徑,通過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合法收入、合法致富。既要關注“富口袋”,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又要關注“富腦袋”,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隻有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中促進共同富裕,才能統籌社會再生產各方面、協調國家治理各領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需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從“十四五”到本世紀中葉,從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促進共同富裕既等不得也急不得,是一個需要耐心、實打實把一件件事辦好的長期過程。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在現有生產力條件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及個體之間存在適度差距是正常的。各地區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和條件不盡相同,不可能齊頭並進。既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又要清醒認識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僅實現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時間上也會有先有后,不同地區富裕程度還會存在一定差異。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在促進共同富裕過程中,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統籌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因地制宜探索有效途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基礎之上,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穩步朝著共同富裕目標邁進。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3日 11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