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
2022年01月13日05: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千秋偉業,人才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人才強國、什麼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指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綱領性文獻。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

  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精辟概括了“八個堅持”,即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堅持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堅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堅持弘揚科學家精神。“八個堅持”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對人才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在我國人才事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馬克思主義人才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和戰略定力,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和人才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開辟了我們黨人才工作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同我們黨長期形成的人才理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才理論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

  黨領導人才工作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才工作擺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領導推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舉措,開展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基礎性的重要工作,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領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這些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以新的視野、新的認識賦予人才工作以新的時代內涵,是對新時代人才工作新鮮實踐經驗的提煉和升華。

  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在布局上將人才事業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使人才與事業深度融合、相互成就,在目標上提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錨定了新坐標、樹立了新標杆,在內容上將培養、引進、使用有機結合,實現人才工作各環節的聯動和集成,在方法上強調改革牽引、破立並舉、標本兼治等,貫穿著辯証思維和科學精神,彰顯著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

  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新部署新布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我們要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深刻理解蘊含其中的戰略考量、科學依據、實踐要求,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牢牢把握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加強和改進知識分子工作,鼓勵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這一重要論述突出了人才工作的政治屬性。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重視知識分子工作的光榮傳統,適應新形勢新情況,加大團結凝聚、教育引導、聯系服務、表彰獎勵和宣傳推介力度,引導廣大人才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

  牢牢把握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目標。現在,我國正處於政治最穩定、經濟最繁榮、創新最活躍的時期,我們必須抓住歷史機遇、乘勢而上,積極搶佔科技和人才競爭制高點。經過持續努力,中華大地正在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為我們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創造了有利條件。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的重要抓手,必將為我國人才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牽引力和驅動力。

  牢牢把握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這個重要保障。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向改革要動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體授權、積極為人才鬆綁,真正建立起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和科研項目管理改革、優化整合人才計劃等方面入手,在服務、支持、激勵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從各種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放手讓他們把才華和能量充分釋放出來。

  牢牢把握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這個重中之重。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戰略科學家是科學帥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的“關鍵少數”。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是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要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工程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制約我國制造業水平向高端邁進,我們要抓緊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於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

  牢牢把握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這個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把“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作為一個整體來強調。這是系統觀念在人才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當今世界人才的競爭首先是人才培養的競爭,我們要提高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引進是壯大人才隊伍、改善人才結構的重要途徑,我國人才隊伍雖然總量居於世界第一,依然迫切需要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使用是發揮人才作用、推動事業發展的根本所在,我們要千方百計為各類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台,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

  扎實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破解難題中推動人才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堅持黨管人才,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証。我們要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完善黨管人才體制機制,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人才發展優勢。要完善和落實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把人才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領導班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以考核傳導壓力,以壓力推動落實。要重視人才工作者隊伍建設,配強人才工作力量,加大人才發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堅持統籌謀劃,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一是堅持重點布局、梯次推進。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要找准定位、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人才高地。其他一些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在人才投入、環境營造、政策創新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著力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二是堅持試點先行、改革牽引。支持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設城市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探索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三是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要深入調研、充分論証,對標“十四五”相關目標任務,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人才隊伍規模質量、科技創新能力和基礎設施等因素,從實際出發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設。

  堅持問題導向,大力破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頑障痼疾。要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同時,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確保下放的權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不好授權、履責不到位的要問責。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基礎前沿研究突出原創導向,社會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導向,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評價突出市場導向,切實解決簡單以人才“帽子”對標薪酬待遇和科研資源分配問題,為“帽子熱”降溫。

  堅持高端引領,著力打造科技創新主力軍。關於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首先,要把戰略科學家具備的能力素質等標准條件具體化,突出政治素質、實踐標准、戰略眼光、業界公認,從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領銜者中發現遴選。其次,要堅持長遠眼光,有意識地發現培養、聯系服務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關於打造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要圍繞科技攻關任務和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需要,遴選支持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的人才特殊調配機制,對他們實行人才梯隊配套、科研條件配套、管理機制配套的特殊政策。要充分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國家隊作用,加速集聚、重點支持一流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堅持著眼長遠,加大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力度。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建設大學要發揮主力軍作用,突破常規、創新模式,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創新人才培養力度。要制定實施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專項,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研究制定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全鏈條培養支持工作方案,選擇一批數理化生“好苗子”,在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階段接續給予系列支持政策。

  堅持面向實踐,扎實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工作。一方面,要發揮好考核評價的指揮棒作用,指導和推動高校加大工程類學生培養力度,探索實行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新工科人才的有效途徑,推動“雙一流”建設大學、行業特色高校和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端校企合作基地。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勵和引導企業把培養環節前移,採取定向委托培養、開設“訂單式”特色班、共建聯合培養平台等方式,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實行校企“雙導師制”,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著力解決工程技術人員培養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突出問題。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3日 09 版)

(責編:岳弘彬、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