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國家公園助力生態文明建設(評論員觀察)

周珊珊
2021年10月26日05: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等方面,中國既有先進的價值理念,更有務實的行動舉措

  建立國家公園,帶來了生態保護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帶來了全民共享的“自然課堂”,更體現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

  

  近日,國務院分別批復同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國家公園,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標志著國家公園體制這一具有全局性、引領性、標志性的重大制度創新落地生根,也標志著我國國家公園事業從試點階段轉向了建設階段。

  第一批國家公園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陝西、甘肅、吉林、黑龍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個省份,均處於我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關鍵區域。從主要保護青藏高原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到守護著大熊貓、東北虎、東北豹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以及以這些旗艦物種為傘護種的重要生態系統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再到主要保護熱帶、亞熱帶重要森林生態系統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第一批國家公園生機盎然、鳥獸靈動,具有典型的生態功能代表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其中“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重要一項。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並加挂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今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裡,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系。隨著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我國向著建立國家公園體系、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又邁出堅實一步,使得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豐富、更為立體。

  構建多樣化生態產品體系,實現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贏,中國一直在努力。從1956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到2015年以來先后啟動三江源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從我國建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8%,到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野外種群逐步恢復……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等方面,中國既有先進的價值理念,更有務實的行動舉措。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建設國家公園,保護生物多樣性,既有利於中國,也有益於全球。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提出了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明確了國家公園在自然保護地建設中的標志性作用。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這是建設國家公園的目標,也是國家公園實實在在的意義與價值。建立國家公園,帶來了生態保護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帶來了全民共享的“自然課堂”,更體現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這樣的努力,不僅為建設美麗中國注入了強大動力,更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體現了中國擔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未來,還有更多的國家公園在路上,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也將日益完善。讓我們攜起手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6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