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論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主旨講話

本報評論員
2021年10月13日05: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昆明開幕,來自140多個締約方及30多個國際機構和組織共計5000余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參加大會,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戰略,共同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進程。

“國際社會要加強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講話,站在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深刻闡釋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4點主張,鄭重宣布中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務實舉措,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大國領袖的世界視野和天下情懷,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積極作為和歷史擔當,引發國際社會廣泛共鳴和深入思考。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地球是人類共同生活和守護的家園,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於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1972年,聯合國召開人類環境會議,與會各國共同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生物資源保護被列入二十六項原則之中。1993年,《生物多樣性公約》正式生效,公約確立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其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三大目標,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啟了新紀元。昆明大會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推動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明確路徑,必將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台階,為全球環境治理注入新動力。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必須清醒認識到: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當人類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是慷慨的﹔當人類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也是無情的。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發展蒙上陰影,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更大挑戰,面對恢復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發展中國家更需要幫助和支持。隻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這是對人與自然應和諧共生的深刻揭示,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把握,是對在共同挑戰下必須促進共同發展、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洞察,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明確了方向和路徑。

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內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我們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朴素的真理。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我們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對公平正義的呼聲更加強烈,對合作共贏的追求更加堅定。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我們要加強團結、共克時艱,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讓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隻要各方攜起手來,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勠力同心,勇於擔當,就一定能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3日 01 版)

(責編:白宇、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