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寫忠誠(暖聞熱評)

【人物】陸軍第八十三集團軍某旅“紅一連”
【故事】“紅一連”是誕生於秋收起義的紅軍連隊。“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同志親自在該連建立黨支部,並發展了6名黨員,開創了我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90多年來,“紅一連”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先后參加戰役戰斗300余次,完成非戰爭軍事行動40余次,5次被授予榮譽稱號。黨的十八大以來,“紅一連”圓滿完成國際維和、搶險救災、沙場閱兵等重大任務。不久前,中央宣傳部授予其“時代楷模”稱號。
【點評】
“紅一連”,有個“不一般”的連史館。有大學生士兵入伍時訓練成績不合格,在連史館裡找到人生目標,努力訓練成為訓練標兵﹔有新排長入連時不適應連隊工作節奏,在學習連史中找到方向,堅定信念扎實工作﹔對抗演習失利,有官兵到連史館反思檢討,補齊短板奪回榮譽……“紅一連”連史館裡到底有什麼,能夠讓人汲取無窮的精神力量?
長征時毛澤東同志同連隊官兵就餐時用過的紅菜盤,1942年新四軍第3師授予連隊的“百戰百勝”錦旗,九八抗洪時被泡得褪了色的救生衣,汶川抗震救災時被落石砸扁的水壺……每件館藏背后都有值得銘記的歷史,都有震撼人心的故事。連史館,是“紅一連”的榮譽殿堂,更是官兵們尋找根脈的紅色基因庫,蘊藏著“紅一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制勝密碼。厚重的歷史、輝煌的戰績,刻畫出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英雄連隊、模范連隊形象。
理想信念高於天,紅色基因代代傳。經歷風雨洗禮、血與火的考驗,全連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堅守一以貫之。新兵下連,唱的第一首歌是《紅一連連歌》,上的第一堂課是“支部建在連上”思想政治課﹔每年連慶日,官兵都會吃高粱米飯和南瓜湯加苦野菜的“憶苦思甜飯”﹔連隊幾十年來堅持每月評出優秀黨員,成為連隊官兵最珍視的榮譽之一。聽黨指揮的政治基因,是這支連隊走過90多年壯闊征程依然充滿活力的根本原因。
烽火歲月,淬煉鐵心向黨的理想信念﹔和平年代,彰顯赤膽忠誠的使命擔當。打開官兵背囊中的水壺,水是每天更換的純淨水﹔打開干部的挎包,裡面裝著最新的作戰地圖、標圖工具﹔走進研戰室,裡面有最新的軍事前沿知識資料……這是一個隨時把備戰落實在生活中和行動上、保持刀鋒永不卷刃的連隊。將厚重的紅色傳統熔鑄成隨時能戰的底氣,把對黨的絕對忠誠轉化為戰則必勝的能力,英雄的“紅一連”用一次次聞令而動,一次次圓滿完成任務,不斷續寫新的榮光。
“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這是“紅一連”一位普通戰士的座右銘,是“紅一連”全體官兵的心裡話,也道出了一代代革命軍人的共同心聲。新的征程上,牢牢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人民軍隊一定能不斷譜寫強國強軍新篇章,創造無愧於歷史和時代的新的光輝業績。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3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