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翻開《向導》看導向(微觀)

——從紅色文物感悟初心使命(12)

夏康健
2021年09月15日05: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展出著一份《向導》周報的創刊號。時隔近百年,這份報刊發刊詞裡的話依然豪邁鏗鏘、振聾發聵。

  《向導》周報從1922年9月創刊,到1927年7月停刊,201期報紙記錄了中國共產黨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領導人民進行斗爭的艱難歲月,以及上下求索探尋革命道路的歷史軌跡。在反動勢力的壓迫下,編輯部多次遷移,但影響遍及城鎮鄉野﹔發行量從最初的數千份到最高時的近10萬份,成為“中國革命運動中不可少的先鋒”……不到5年的時間裡,《向導》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受讀者歡迎。

  黨報姓黨,必須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向導》致力於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傳播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等相關主張。在當時的背景下,《向導》喊出“反抗國際帝國主義”等口號,找到了中國問題的症結,撥開思想迷霧,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敏銳洞察力。《向導》勇立潮頭、為黨立言,在啟迪人民群眾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必須抓住“人心”這個關鍵。從內容上看,增設“讀者之聲”欄目,刊出讀者來信120件,聆聽讀者心聲,反映民眾呼聲﹔從文風上說,不用高深理論,以圖片報道擺事實、以通俗語言講道理……《向導》始終和工農大眾站在一起,以正確輿論引導群眾。從詳細報道二七罷工,到積極指導五卅運動開展,再到熱情支持湘贛等地農民運動,《向導》反映人民意願、回應人民關切、運用人民語言,引領一批批工農群眾踏上救國救民的革命征程。

  “手無寸鐵兵百萬,力舉千鈞紙一張。” 新聞輿論工作,事關道路和方向,事關人心和士氣,事關中心和大局。從《熱血日報》向參加五卅運動的群眾揭露帝國主義罪行,到《紅色中華》報積極組織蘇區人民參加政權建設,再到《解放日報》為爭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鼓呼,黨報黨刊始終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不斷傳播真理、組織群眾、推動工作,形成“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強大力量。

  90多年前,《向導》周報成為四萬萬苦難同胞思想上的“向導”。今天,在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社會觀念多元、利益訴求多樣,主流媒體更加需要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鬆,以正確輿論導向凝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合力,定能續寫新聞輿論工作的輝煌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15日 07 版)

(責編:白宇、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