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網友熱議

從制針業分工延伸到全媒體

——讀《國富論》有感

羅旭
2021年07月26日19:07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國富論》可以說是學習經濟學必讀的一部書,它由“現代經濟學之父”、蘇格蘭經濟學家、哲學家亞當·斯密撰寫,也是亞當·斯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品。

這是一部18世紀寫的書,到21世紀的今天仍然讓人覺得非常有現實意義。讀一讀《國富論》,讓人受益匪淺。

第一章是論分工,書中以制針業為例來講解分工帶來的生產力的增進。如果一個人沒有經過任何制針培訓,也不熟悉制針的工具,那麼他一天恐怕連一枚針也做不出來。但如果分成抽鐵線、拉直、切截、涂顏色、專職包裝等18道工藝流程,假如一共10個人來制針,且其中有人從事兩三種分工,這10個人每天可以制成四萬八千枚針,平均每人可以制作四千八百枚針。分工流水線作業原來可以這樣強大!

由此聯想到自己所從事的新聞工作。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時代,要求記者成為全媒體記者,既能採寫,也能拍照,還能攝像甚至是后期剪輯。假如還能當主持人、寫評論文章那就更好了。那麼,這樣的要求會不會與“論分工”相悖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比如一個制針廠,還是18世紀的制針廠,分工帶來的巨大生產力增進並不是說每個人隻會一種分工或者幾種分工,而是他在特定的環境下隻做一種或幾種分工。試想,如果一個工人隻會一種分工,比如是包裝,他算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制針廠工人,相比另一個會十八種分工的工人,誰更有機會找到工作,誰更有機會自己開一個制針廠,誰更能推動制針行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答案不言而明。

我們常說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入發展,目前其實已經沒有單純的報紙或者電視台,連單純的PC端網站也沒有,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制作短視頻,都在用社交媒體平台進行資訊的傳播,報、網、端、微齊頭並進。

全媒體時代是大勢所趨。“要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這是我們的前進方向。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首先要從思維方式上進行轉變,全媒體時代需要全媒體記者,努力做到一專多能。其次要堅持內容和技術相結合,文字記者需要學習攝影、攝像技術,攝影、攝像記者需要提高文字表達能力。技術和內容不分家,互相促進。第三要提高溝通能力,全媒體時代對效率的要求更高,過去採訪一個月的內容,現在可能隻需短暫幾分鐘的鏡頭便完全展示,這就需要記者在採訪前期做足功夫,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

同時,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知識,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關鍵時刻能頂上去。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造福社會。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明確提出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標是“富國”和“裕民”,而“裕民”在先,隻有民眾富裕了,國家才能富強。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記者、媒體和社會。記者通過不斷學習成為全媒體記者,記者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推動了其所在媒體的不斷發展,而媒體的不斷發展又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不斷進步。

(責編:尹深、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