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時,這樣指出。他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餐飲大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一直是中國人的驕傲。然而在餐飲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食物浪費問題愈發凸顯。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93克每人每餐,浪費率為11.7%。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費,令人痛心。居安思危,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特別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遏制餐飲浪費,迫在眉睫。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開展“光盤行動”到印發《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提出要杜絕公務活動用餐浪費、推進單位食堂節儉用餐等,“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客觀來說,一些地方餐飲浪費行為仍然存在,部分領域浪費現象禁而難絕。尤其是在飯店、企事業機關和學校食堂等重災區,米飯整碗倒掉、菜肴隻動了幾口,類似場景天天上演。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古就有對食物的敬畏,但為何食物浪費現象屢禁不止?中央三令五申、各級也都出台文件,但為何落實起來仍困難重重?原因是多樣的。現實中,一些人出於虛榮心、愛面子、講排場,婚宴接待、商務宴請時“隻有剩下很多飯菜,才能顯出主人的熱情,否則就會讓賓客感覺不真誠”。有的人缺乏節約意識和科學膳食觀念,對糧食浪費行為不以為然,甚至覺得理所應當。除此之外,缺乏約束性措施和懲戒機制,也造成了管理缺位,監管者隻能口頭上倡導,對浪費行為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制止。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糧食浪費的危害性、在行動上採取更有力舉措、在落實上下大力氣。既要以立法建立剛性約束、督促習慣於浪費食物者改正,更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以崇德守規使人們回歸餐桌理性和文明。
不久前,聯合國發表《 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警全世界將迎來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報告指出,受新冠疫情和全球性蝗災的影響,今年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堅持一手狠抓糧食生產,一手狠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無論面對什麼情況,我們都有底氣將自己的飯碗端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