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向好態勢不會變

樊大彧

2020年07月26日08:1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向好態勢不會變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而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又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中國正在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短期波動改變不了中國資本市場中長期向好方向,投資者隻要秉持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的專業精神,就一定能夠與中國資本市場共同健康成長,收獲美好的明天。

全國政協委員、原証監會主席肖鋼7月25日在“2020國際貨幣論壇”上表示,中國資產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特別是結構性價值凸顯。人民幣資產的安全性、收益性、穩健性優勢突出,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今年以來,中國金融市場和國際市場相比,表現出比較穩定的態勢和較強的韌性,滬深兩市IPO數量超過了納斯達克和紐交所。

近日A股市場再次遭遇大幅度下跌,在兩周內經歷兩次大跌,一些投資者開始看淡中國資本市場。7月以來,滬深股市一度放量大漲,此輪上漲是對低利率環境下流動性充裕的正常反應,是對創業板注冊制推出等資本市場重磅改革舉措的正面回應,也是對我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經濟恢復正增長的積極認可。

一些投資者在股市上漲時,一夜暴富心態膨脹,一旦出現市場回調,又立即難抑悲觀沮喪心態。投資者之所以不能保持客觀理性,主要是因為對中國資產所具有的長期投資價值缺乏全面、深刻理解。

中國股市從無到有,用不到30年時間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經濟地位日益提高,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票需求不斷上升。有關統計顯示,2019年底,外資機構配置人民幣金融資產已達6.4萬億人民幣,且年均保持20%的增長速度。

外資對中國市場很有興趣,而今年以來,中國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全球疫情蔓延引起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美國股市今年3月份一度四次熔斷,引發一些國家股市產生連鎖反應。相比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中國資本市場表現出比較穩定的運行態勢和較強韌性。美國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甚至把中國列為疫情面前的“資產避難所”,將中國股市評級上調至“超配”。

中國資產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這不僅因為自身估值偏低,也與近期凸顯的結構性價值相關。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歐美很多上市公司利潤迅速減少,因此停止了分紅,同時紛紛暫停股票回購,而上市公司用現金回購股票是刺激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歐美國家股市分紅降低,且股價上漲動力減弱,這導致金融資產收益率大降,境外基金為了更好的投資回報,勢必持續加大對中國資產的投資力度。

近期滬深股市兩次大幅下跌,普遍認為與外資大量售出股票有關,數據顯示,周五北上資金淨流出達160億元。其實,投資者不必因外資大進大出而焦慮,長期投資價值才是決定A股走勢的關鍵。中國資本市場裡仍然有很多上市公司處於估值窪地,具有較強投資價值。在全球股市結構性價值作用下,未來必然有更多外資源源不斷注入A股,推動市場長期走好。

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向好態勢不會改變,因為這個市場的基礎是強大且穩定的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2%,在經歷了一季度“深蹲”后,二季度經濟增長迅速復蘇。中國成為新冠疫情以來第一個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被視為拉動全球復蘇不可或缺的正能量,中國也因此成為穩定全球經濟的中流砥柱。中國經濟的內在韌性與活力,不僅為世界注入強大的信心和動力,也必然成為人民幣資產的強大支撐,吸引各路長線資本持續流入中國股市。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而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又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中國正在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短期波動改變不了中國資本市場中長期向好方向,投資者隻要秉持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的專業精神,就一定能夠與中國資本市場共同健康成長,收獲美好的明天。

(責編: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