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作品叫好又叫座,“四力”很重要

伏特

2020年01月09日16:44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國影視劇市場發生深刻變化。據某視頻網站發布的2019年度指數報告顯示, 2019年影視劇拍攝播放數量呈現下降趨勢。

IP劇整體佔比降低,流量明星號召力下降,缺乏情節、遠離現實的電視劇不再有市場,與此同時,一系列制作精良、情節緊湊、折射現實的電視劇獲得巨大成功。“品質上行,數量下行”成為了電視劇市場的新常態。

面對需求越來越多元、品味越來越高的觀眾,如何讓作品叫好又叫座,是制作團隊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增強“四力”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途徑。

增強“四力”是為了呈現真實。反映生活的真實性,是藝術作品的基本特征。藝術雖高於生活,但更源於生活。近年來,一些作品無意於調查採風,而是憑空想象,情節脫離現實,人物沒有血肉,故事單調老套。沒錢卻住豪宅的職場新人,遇到問題總能一路開挂的人生贏家,沒有煙火氣像樣品房的場景布局,自然難以引起觀眾共鳴。2019年的熱播劇《都挺好》和《小歡喜》,都因真實度高,反映社會問題而受到觀眾的喜愛。這也一再証明,影視作品唯有增強“腳力”,扎根人民,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才能引發關注引起共鳴。

增強“四力”是為了講好故事。生活是藝術創作源源不斷的素材庫,坐在辦公室永遠想象不出精彩的故事,隻有不斷去探尋、感悟,才能實現創新創造。當前一些影視作品新瓶裝舊酒,職場劇不講職場,律政劇不講官司,借著花樣的外衣講述同樣的愛情故事。一旦伎倆被識破,觀眾們自然用腳投票,評分低走理所當然。近年來,《大江大河》《我和我的祖國》等作品掀起熱潮,就在於講好了故事,通過作品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影視作品唯有在創造過程中增強眼力、筆力,做海量的資料搜集整理,對情節進行嚴密的演繹,讓作品與時代同步伐,才能創造出精品。

增強“四力”是為了增加思想性。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講述患病群體用藥難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討論后,間接推動我國抗癌藥入保的步伐。一部作品,如果能反映社會現實,就能稱得上好作品,如果能更進一步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則能成為精品。而要成為精品,就離不開有思想的深度,而這就需要影視作品增強“腦力”。

或許有人認為,在追求快餐文化的當下,隻要有明星加持,有商業炒作,無需內容也可獲得巨大成功。然而,文化文藝工作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大浪淘沙,當熱點退卻,觀眾冷靜以后,能在影視歷上留下痕跡的,仍然是那些靠內容取勝的精品。影視作品要想立足,增強“四力”必不可少。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