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保障房申請“零証明”重在“東風” 

蔣萌

2019年12月31日16:0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保障房申請“零証明”重在“東風”  

背景:北京市住建委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簡化保障性住房申請手續的通知》,明年1月20日起,可實現“零証明”申請保障房。何為“零証明”?申請家庭需提交的基本資料由13項簡化為5項,取消所有紙質証明材料,申請人隻需填寫“收入、住房、財產”等,書面承諾符合相應條件,由受理部門通過部門間的信息共享進行核對。

新京報發表堂吉偉德的觀點:這種狀況的出現,得益於政府部門間信息壁壘的破解,也是政府簡政放權和優化作風的必然結果。表面上看,辦証難、辦事難與辦証程序復雜、申報材料太多有關,實質上是相關部門公共服務意識的問題。公共服務意識強則作風優良,辦事效能就能得到最大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推進則扎實有力,便民利民的舉措也能體現出張力與活力。有對比才有鑒別。去年,國務院督查組在某市房屋產權交易中心暗訪就發現,為排上“綠色通道”,有人凌晨4時就來排隊,普通群眾預約業務有的要排到一周之后,還有中介人員現場500元出售指定日期的預約名額……更多的時候,群眾往往會陷入“我是我”和“我媽是我媽”的証明循環中,為了一紙証明而來回奔波甚至千裡往返。而包括收入、戶籍和親屬關系等証明,實則隻需相關部門動動鼠標,或一個電話就足以解決問題。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服務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就需要明確責任清單、精簡服務流程、減少申報材料。而明確這些基礎要件,既便於受理部門操作,也利於外界監督。事實上,“零証明”解決的是“怎麼辦”的前提要件,也需構建“不辦如何做”的約束機制,有效規制相關部門的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便民利民舉措才能落到實處。北京即將實現的保障房“零証明”申請,正是向著疏通服務“堵點”、消除民生“痛點”和治理辦事“難點”邁出的重要一步。

小蔣隨想:戶籍在哪有登記,收入多少社保可查,不動產信息實現全國聯網……隨著各種信息實現大數據化、雲端化,“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可謂“隻欠東風”。“東風”是什麼?應是服務意識和簡政放權。這之中,服務意識是重中之重。服務意識從何而來?它是黨和政府的要求,又是發自內心的自覺。具有服務意識,哪怕沒有條件,努力創造條件也會上﹔缺乏服務意識,即便有條件,也可能產生推諉、懈怠、不作為。服務意識將直接影響簡政放權的效果。是否便民、利民、惠民,老百姓心裡有杆秤。具體該怎麼辦,行勝於言。比如,有的地方搞“一站式”辦理,結果群眾辦事仍要跑多趟。究其原因,“一站”不等於“一趟”,辦理前提是,要備齊五花八門的材料,各部門還有不同的規矩……這樣的“一站式”難免引來“名不副實”爭議。北京有關部門進一步簡化保障房申請手續,旨在實現“零証明”,讓群眾感覺舒口氣。不必再東奔西走“蓋章”,無須繁瑣証明,保障房理當剔除不必要的“障礙”。“零証明”不影響把關,由受理者后續核實,某些人切忌動歪念頭。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改毛病、革積弊,努力解決群眾難題,全力把好事辦好。積極改變越多,群眾獲得感越強,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也將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