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應對傷醫殺醫要避免“見慣不怪”

朱文龍

2019年12月26日08:28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應對傷醫殺醫要避免“見慣不怪”

大部分醫患矛盾是基於雙方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鑒於此,化解醫患矛盾的關鍵就要建立和完善醫患雙方的信任基礎

12月24日6時許,北京民航總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楊某在正常診療中,遭到了一位患者家屬的惡性傷害,致頸部嚴重損傷。事發后,雖經緊急救治,但是楊某終因傷勢過重不幸去世。目前,犯罪嫌疑人孫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情也在進一步調查中。

有媒體報道稱,孫某之所以犯下如此惡行,是因為他對楊某醫術的不滿意,認為他的親屬在楊某的診治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在行凶之前,他已多次向院方進行反映和投訴。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尚待警方的調查,但是無論什麼原因,訴諸如此血腥暴力的手段,都失去了其正當性,任何理由都無法為孫某的暴行開脫,等待孫某的必然是法律的嚴懲。

楊某的不幸離世,使得醫患關系再次成為了輿論場議論的焦點。近年來,因醫患矛盾引發暴力傷醫、殺醫事件接連不斷,就在兩個月前,犯罪嫌疑人楊某某在甘肅省人民醫院肛腸科持刀對醫生馮某某行凶,致馮某某不幸身亡。

暴力傷醫、殺醫事件頻頻發生的結果是,媒體和公眾對這類事件越來越麻木。有人甚至表示“高興”“殺得好”,這種現象無疑是不正常的,傷及了許多把“救死扶傷”作為職業理想的醫療工作者和學生的心。楊某去世后,有不少人在社交平台表示考慮要“改行”、“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不會讓自己孩子學醫”。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到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暴力傷醫、殺醫事件不應成為社會的頑疾。在楊某被襲后,一些知名醫療自媒體人提出醫院應當在公共醫療場所實行安檢。誠然,實施安檢將會大大降低暴力傷害的等級,但對緩解醫患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太多用處。畢竟,安檢隻能查出刀具,但是不能阻礙拳頭。此外,這種“嚴陣以待”的戒備與防范,還有可能刺激到患者,並引發對立情緒。

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防范暴力傷醫事件還需要從消解醫患矛盾入手。需要看到,大部分醫患矛盾是基於雙方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鑒於此,化解醫患矛盾的關鍵就要建立和完善醫患雙方的信任基礎,對於醫療糾紛的當事人,給予一個更多醫療信息獲取的渠道,讓這些患者有更多機會了解病情的實際情況。同時,需要給醫患雙方一個心理疏導的渠道,讓雙方可以平心靜氣地進行交流。

當然,醫療安全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靠醫院獨立完成,相關部門也要對每一次暴力傷醫殺醫行為重視起來,不能“見多不怪”、麻木不仁。一方面,要盡快查清真相,對案件中的最新進展要及時公布,讓關愛醫護人員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另一方面,要認真分析這些年暴力傷醫事件的原因,從中找到醫患沖突的爆點,是醫療體制上的原因就改革體制,是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就調控資源,從根源上排除對醫護人員的潛在威脅。

總之,醫患之間的關系不應該是對立的。患者罹患疾病,醫生幫助患者,雙方應當是同一條戰壕的戰友,而不是互相仇視的敵人。

(責編: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