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下鄉調研發現,有的村改廁很順利,改建后的廁所設施質量好,設備壞了有人修,糞污滿了有車抽,群眾對此很滿意。請教村干部得知,秘訣在於改廁過程中讓群眾充分參與進來。
據村干部介紹,在改廁之前,村兩委進行了大量的宣傳發動工作。因為改廁后空氣變好、病菌變少,環境會更加衛生,對群眾的健康有益,群眾們看到了好處,自然而然便有熱情參加到改廁中去。此外,在施工過程中,不少村公告欄張貼著監督舉報電話,相關部門對查實改廁過程中偷工減料、草率敷衍的行為進行處罰,對舉報者進行獎勵。這樣,從廁所選址、材料設備選購、技術模式選用,到施工建設過程、竣工質量驗收,都有群眾參與,有效保証了改廁質量。
反觀有的地方改廁卻不很成功,事前沒有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相關部門匆忙招標採購材料設備,施工隊伍進場應付了事,竣工驗收草草收場,整個過程讓群眾成了“局外人”。廁所建成后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廁所設備壞了沒人修,池內糞污滿了不知找誰抽。
順利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好改廁工作是題中應有之義。廁所事關農村環境整潔與否,更與農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讓群眾參與到改廁過程極為重要。要做深做細做透群眾工作,讓老百姓充分知曉改廁目的、意義和政策,有效調動群眾參與改廁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標准,防止出現群眾成為“局外人”的現象,真正把改廁這件為民好事辦好,讓農民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