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敬老愛老重在平時和細節

盛人雲

2019年10月08日08: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敬老愛老重在平時和細節

  金風送爽,秋菊溢香,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城郊處處可見老者身影,或由社團單位組織踏野賞景,或在兒孫們陪伴下登高望遠。鬧市中亦不忘營造“老人節”氣氛:置辦壽星宴,慰問福利院,看望孤寡者,就連商場超市亦不失時機打出“老人牌”,傾力推銷“敬老禮品”……

  本來,借助重陽佳節倡導敬老、愛老新風尚,是件大好事。然而,有的單位或個人不切實際講究排場,有的說多做少“走馬觀花”,有的過分造作或炒作,形形色色,弄得老人們很不自在。難怪有老者發出這樣的感嘆:一年三百六十天,敬老何須待重陽!也有老人對送錢送物不領情,覺得對自己的生活是一種打擾,敬老成了“驚老”。

  重陽節敬老愛老,離不開各種主題活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和生活質量的逐步改善,老齡群體不斷擴大,家庭規模日漸縮小,敬老愛老的時代內涵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這是我們今天敬老的重要含義和應有的作為。在新時代,敬老愛老重在平時和細節,隻有延伸傳統文化中“孝”文化的內涵,讓敬老愛老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種常態,體現在朝朝暮暮的細微之處,才能讓重陽節的價值在每一天都能存在。

  敬老愛老應成恆久常態。重陽敬老是對敬老的一種提示,但敬老並非隻在重陽節,更不是重陽節才敬老。尊老敬老是一種誠心的舉動,而不能僅僅當活動做給他人看,更不能打著尊老旗號,敲鑼打鼓作秀。一些團體和個人敬老助老的愛心和真心,我們不應該去質疑和懷疑,但是平時不注重行尊老愛老之舉,隻在節日裡大張旗鼓地搞慰問,這肯定難脫功利主義之嫌,這樣的熱鬧就成了一種折騰,敬老也就搞成了“驚老”。重陽敬老貴在恆久常態,恆久常態的前提是真心關愛,用心敬老,也隻有發自內心的感恩去敬老愛老,才能讓老人真正感受到“天天都是重陽節”。

  敬老愛老重在細微之處。重陽節,不少人把敬老盯在了購物送禮上,卻忽略老年人的內心感受。其實,現在多數家庭的老人物質條件都不錯,老人缺乏的不是物質給養,而是親情陪伴,陪伴是最直觀的孝心,也是最好的慰問。因此,敬老還必須關懷老者的點點滴滴和方方面面:不僅要讓他們吃得好、穿得暖、睡得香,享受現代的物質生活﹔還要投其所好,聽其傾訴,美其心境,想方設法使之精神富足,驅散心中的暮氣,走出孤寂的迷谷,提升生命的質量,盡享美好的桑榆晚景。同時,陪伴也不光體現在子女身上,有關部門營造敬老的節日氣氛,讓老人們欣賞到好的節目、為老人舉辦喜聞樂見的活動,也是一種陪伴模式,這種社會陪伴體現的一種細心,可能更符合老人的心理。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過重陽節,也是在提醒人們,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隻有人人敬老,家庭才能幸福,社會才能和諧。重陽敬老是一種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要與時俱進,緊貼時代不斷創新。隻有把重陽敬老的傳統銘記在心,體現在平時和細節中,更加注重解決好老人們生活中的痛點,才會將這個傳統節日發揚光大,更有意義。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