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中國道路中國夢·奮戰在基層一線(24)

人民日報:山溝裡蹚出致富路

黃文學
2019年09月25日04: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廣東省羅定市加益鎮合江村,是地處兩廣交界的革命老區。2016年初,作為省公安廳駐村工作組的一員,我來到這裡,為當地脫貧致富貢獻一份力量。

  合江村下轄24個自然村,大都散布於山坑溝谷中,有的深居高山、依山而造,有的地形復雜、通行不便,貧困群眾的居住環境較差。正是這種迎面而來的沖擊,讓我更堅定了駐村幫扶的決心。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想法才有辦法。要發展什麼產業、怎樣發展產業,帶動群眾持續增加收入?要怎麼健全保障、怎樣有效保障,徹底斬斷窮根病灶?經過多番實踐、探索和檢驗,我們總算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村子要持續發展、群眾要保障增收,因地制宜發展一批“造血”產業是當務之急。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光伏產業和肉桂特色產業上,建立了快慢結合、長短互補的產業模式。現在,光伏產業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近100萬元的收入,肉桂加工廠投產每年可帶動全村增收500萬元。村子的貧困面貌逐漸發生改觀,發展活力也大大增強。

  大力改善民生、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的后顧之憂,成了下一個目標。進村之初,一些貧困戶的居住環境令人擔憂:有的廚房缺少一面牆,雨水直接打在灶台上﹔有的老房子立在山坳旁,隨時有坍塌和滑坡危險﹔有的家裡沒有安裝門窗,天氣不好的時候風雨直灌屋內。不僅僅是住房,醫療、教育都事關民生,不下大力氣解決這些困難,就無法徹底改變合江村的貧困面貌。

  為改善貧困群眾居住環境,我們摸索創立“先墊資后建房再獎勵”新做法,79戶貧困戶在兩年半時間裡全部住進新房﹔為解決“因病致貧、因貧致病”難題,我們探索出“院村共建、定制專設險種、醫療救助基金”的醫療體系,高標准建設村衛生站,努力解決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為了讓孩子們有學上、上好學,我們設立教育幫扶基金,全面翻新改造教學樓、修建教師宿舍樓、新建運動場所,學校面貌和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改觀。

  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為確保幫扶工作有效銜接,我選擇繼續留在合江村。脫貧攻堅到了最關鍵時刻,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任務更多了、壓力也更大了,但對這裡,我卻更加熱愛、更加親近。既要讓父老鄉親們富起來,也要讓家園美起來,這是我的庄嚴承諾,也是不變的追求。

  (作者為廣東省公安廳駐羅定市加益鎮合江村第一書記,本報記者姜曉丹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25日 05 版)

(責編:牛鏞、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