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思政課當“形質兼美”

何  磊
2019年09月25日04: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引發廣泛關注。在今年3月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作為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思政課?關鍵就在於牢牢抓住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在“實、深、活、美”四個方面下功夫。

  思政課不能空講大道理,隻有實實在在回答學生所面臨的思想困惑,聚焦真問題,才能更好起到鑄魂育人的作用。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學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既是馬克思主義學風,也是教師應當弘揚的教風。思政課教師走出書齋、走進社會生活、走到學生當中,才能真正了解社會現實、准確把握學生心理,避免在教學中出現單純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的情況。也隻有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思政課才能增強現實針對性,讓學生們想聽、愛聽,並帶來智識上的啟發。

  思政課說到底是一門理論性課程,需要體現思想性和理論深度。面對信息獲取更加便捷、知識儲備更加豐富、理性思維更加發展、價值觀念更加多元、思想渴求更為強烈的學生群體,思政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拓展理論視野、歷史視野、現實視野、國際視野。當然,“深”既不是晦澀的同義語,也不是故作高深,而是給學生以更深入的學理分析、更前沿的知識傳授、更深層的價值引導。這就要求必須提升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知識含量、學術品位。把思想政治當作科學來對待和研究,並與哲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展開廣泛對話,在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的同時,徹底改變一些人認為思政課“不是學術”“沒有學問”的誤區。

  內容要深刻,方法上則要靈活。更豐富的形式、更活潑的課堂,才能讓學生易於接受、樂於參與。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要敢於打破傳統的大包大攬模式,構建一種新型的伙伴式共同學習關系。由教師與學生間 “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模式,向雙向互動、交流研討的模式轉變,更多把研究討論問題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在互動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主動思考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等等。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看似不是思政課的核心內容,卻能夠顯著提升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政課教學對教師來說就是一門藝術,同樣要追求形式上的“美”。美的力量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打動學生的心靈。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在專業理論學習上下功夫,而且要逐步探索、掌握思政課的授課藝術,包括提升講課內容的思辨性,培養恰到好處的幽默感,提高引人入勝的表達技巧,拿捏傳授知識的時機與火候。隻有把思政課中的哲思、意蘊、理趣充分融為一體,以循循善誘的方式把思政課中最有價值的內容展示並傳遞給學生,才能真正達到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的目的,實現知、情、意、行統一的培養目標。

  (作者單位:陝西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延安干部學院)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25日 05 版)

(責編:牛鏞、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