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擺拍求捐贈,表演式慈善傷害了誰

魏英杰

2019年09月05日08:06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擺拍求捐贈,表演式慈善傷害了誰

  近年來,網上募捐日益發達,成為許多人獻愛心的重要渠道﹔與此同時,這種新型的慈善活動,也不時引發爭議。

  9月3日,據紅星新聞等媒體報道,日前引起眾多網友關注和轉發的一張“七旬爺爺懸崖‘淘金’給重症孫子買藥治病”的圖片,實為擺拍,背后是民間公益機構與推手團隊的策劃。消息傳出來后,自然是引起不少人的憤慨。

  這張照片的背后,患重症孫子的情節是真實的。事情發生在四川宜賓農村,生於1999年的何某於去年4月被診斷為急性髓性白血病,在上海一家醫院進行化療后,轉送河北某家醫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雖然患重大疾病的何某目前已享受民政、醫療等相關政策,也得到當地政府救助以及就讀學校的捐款,但由於治療費用高昂,移植手術后又存在排異反應,需要不斷調整用藥,這顯然是這戶普通打工家庭難以承擔的。就此,這家人向社會求助,在網上募捐,值得理解和同情。

  但不得不說,網上募捐有一個特點,也是一個比較殘酷的現實:網友是否捐贈,往往要看受助者的“故事”是否感動人。到網上求助的,隻要是真實的募捐,自然是因為家庭條件艱苦,無力承擔昂貴治療費用,但條件艱苦到什麼程度,能否激發網友同情心,隻有文字、圖片或音視頻等表達形式。而這一點,往往也是這些朴素的求助者所缺乏的一種能力。有的求助者可能連字都不識幾個,怎麼可能讓他寫出自己心聲、博得網友同情?

  在這其中,一些志願者、慈善機構人員、媒體從業人員也就充當了幫他們講述病情、表達心聲的中介。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部分功能如今已經高度專業化,而且充滿銅臭味,具有高度策劃和表演痕跡。就“爺爺上山‘淘金’(採藥材)為孫子買藥”這事情而言,為了讓一個真實的求助信息更加吸引眼球,這些推手演繹了一個無中生有的情節。實際上,這個老人已經很久沒有上山採藥材了,是在推手的策劃導演下,徹頭徹尾地進行了擺拍。

  推手為何如此熱衷於為求助者做這些事情?還是那句老話,無利不起早。根據他們自己定的“行規”,推手(幕后慈善機構和公司)可以從善款中提取10%作為管理費(未成年人是6%)。這也意味著,從線下尋求“客源”到線上策劃募捐,已經形成了“一條龍”服務,這裡頭甚至還可能有相關醫療機構的參與。在這事情上,不能怪配合擺拍的老人和求助者,他們可能連什麼叫擺拍都不知道,也可能不懂得這就是造假。應該反思和承擔造假責任的,是推手及其背后的機構。

  這些推手可能會想,自己也是在做好事,客觀上能幫求助者多募集善款。但是,通過造假和欺騙的募捐,既傷害公眾感情,也損害公益慈善的形象。這實際上就是在利用公眾信任的牟利行為。試問,都是通過這種擺拍、表演來吸引公眾同情、獲得捐款,久而久之誰還會相信網絡募捐的真實性?這樣的話,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求告無門的受助者,又該怎麼辦?

  公眾的信任像一汪池塘,擺拍式募捐則是一台抽水機,涸澤而漁,其結果是毀滅式的災難。

(責編:仝宗莉、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