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為政治文明發展提供滋養

曹德本
2019年08月19日05: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中國古代延伸到近代的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是已經發生的思想進程。但它並沒有因為歷史過程完結而消散,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現實並塑造著未來。在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受到學者們關注,那就是如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吸收傳統政治思想的有益成分,為政治文明發展提供借鑒。

  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需要從文化的視角深入思考一些重大問題。一是怎樣闡發中國傳統的和諧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注重和諧,以和諧為紐帶,將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以及人與自然有機聯系起來。這種和諧文化對中國傳統政治思想有著重要影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如何看待修齊治平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主、融匯各家思想而形成的具有中華民族特點的文化體系,它從哲學高度探索天人合一,以倫理准則規范人生,同時又關注現實,注重治國平天下。這樣的文化特點在歷史上對國家、對個人都有著重要影響,也必然體現到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之中。三是怎麼運用中華傳統文化中諸多積極的思想觀念。比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倡導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這對中國傳統政治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應探討這些積極思想觀念在歷史上起到的作用,並思考如何在當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少學者從文化的視角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努力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提供文化滋養,推出很多卓有建樹的成果,開創了研究新局面。新時代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研究要努力實現更高層次的學術創新,與時偕行,推動研究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學術創新往往以學術觀念創新為先導。學術觀念創新主要包括學術責任的明確、思維范式的轉變和研究視野的拓展。

  學術責任是指一個學科在一定發展階段的學術使命以及學者應具備的責任意識。新時代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研究應從學理上更充分、更深入地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歷史文化底蘊,加強對優秀傳統政治思想的挖掘,推動傳統政治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並積極參與世界多樣文化的交流互鑒,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支持。

  思維范式關系到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近代以來,怎樣處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成為很多學者關注的重要問題。有人主張全盤西化,也有人主張全面恢復傳統。這些偏頗的觀點當然受到了當時歷史環境的影響,但也暴露出一些人在思維范式上的局限,即用非此即彼的對立思維來看待復雜文化現象。這種思維范式在今天的研究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當今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各民族文化在全球文化大舞台上交流互鑒。我們應及時轉變思維范式,從多樣文化交流的視角出發推進研究。

  思維范式的轉變能夠帶來研究視野的拓展。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研究既要善於從世界看中國,也要善於從中國看世界。在研究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時,要善於結合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用世界眼光看待中國傳統政治思想,明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把握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發展的歷史邏輯。同時,要堅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認清我國傳統文化的特殊性,在關注他人長處的同時認清自身優勢。要以我國基本國情為出發點進行評價和取舍,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更好地將研究推向深入。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研究是文化薪火傳遞工程,而絕非急功近利之學。研究者應追求做扎實學問與擔時代責任相統一,潛心耕耘,讓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和活力,更好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提供思想養料。

  (作者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9日 08 版)

(責編:牛鏞、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