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警惕“網絡暴力”,從慎用話語權開始

張炳劍

2019年08月15日08:08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警惕“網絡暴力”,從慎用話語權開始

  據封面新聞報道,2019年8月14日,小鳳雅家屬訴微博大V、作家陳嵐侵犯名譽權案,在上海開庭審理。將曾轟動一時的“小鳳雅之死”再次帶回到公眾視野內。

  2017年,河南女孩小鳳雅不幸患上一眼部癌症,因家庭無法承擔巨額治療費用,其父母通過網絡募捐平台向社會求助,並得到了網友的慷慨相助。2018年3月,有愛心人士曝料稱,其父母將善款提現后,並未用於救治小鳳雅。隨后,大V陳嵐報警,舉報小鳳雅母親楊美芹涉嫌虐待、詐捐。但警方調查結果顯示,不構成詐騙,不予立案。5月27日,陳嵐道歉,但王家不接受道歉。9月,王家起訴陳嵐名譽侵權,要求陳嵐登報公開道歉,賠償13萬余元。

  對此,陳嵐認為,她是在為保護“千千萬萬患病兒童的醫療權和生存權”的理想斗爭﹔但小鳳雅家人則認為,這一切都歸結於陳嵐當初那條舉報和質疑的微博。事實上,這起案件早已跳出雙方孰是孰非的簡單論斷,而涉及到另一個更具普遍性的話題,即如何謹慎使用網絡話語權。

  客觀講,自陳嵐實名網絡舉報之后,這起事件便開始朝著一場網絡討伐演變,影響至今。據媒體報道,小鳳雅從生病到去世的那段時間,圍繞 “詐捐”“虐待”“棄療”“重男輕女”等等質疑聲,以及由此帶來的罵聲,從四面八方涌來,直接砸向這個農村家庭。此后,盡管真相大白,謾罵和威脅聲,仍然通過電話和短信方式,傷害著這個家庭。最過分的一次,是有人揚言要向王家的孫子頭上潑硫酸,“弄死這個孫子”。由此,小鳳雅的母親患上了抑郁症,一直在接受治療。

  雖然之后發生的事情已經不是陳嵐所能預料和控制的,也不管她出於什麼目的,由於名人的身份,她的實名舉報,客觀上所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此后一連串的網絡爭議,可以說都是這次實名舉報所激蕩起的漣漪。而事實上,她並沒有謹慎使用自己的話語權,她沒有親自做過調查,隻憑志願者提供的所謂“証據”,就對小鳳雅的家人進行公開舉報。盡管事后也道了歉,但所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已然無法挽回。

  在這起事件中,網民們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對小鳳雅一家進行質疑和監督,但很快就走向了它的另一面,演變成了一場充滿情緒化、非理性的甚至是極端言論的網絡暴力,對一個本已經承受了喪女之痛的家庭進行了二次傷害。其所帶來的警示,除了呼吁對網絡慈善必須進一步規范化,以及建立起更為完備的法律監管外,也提醒我們,一定要慎用話語權,警惕“網絡暴力”的傷害。

  對於這種傷害,魯迅在《論“人言可畏”》一文中對此有過深刻的論述和批判。一代名伶阮玲玉更是不堪輿論的質疑而黯然離世,最后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這事實上就是一個濫用話語權的極端例子。

  如何防范?無非是加強法制和道德建設,但即使有了比較完善的法規和道德規范,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中,更多的恐怕還要依靠網民的自律。因此慎用網絡話語權,還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