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用中國話語闡釋中國發展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強起來

洪曉楠
2019年08月14日04: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中,中國成功走出一條現代化之路,這條道路有其獨特優勢和旺盛生命力,值得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進行深入研究。新時代,我們要堅持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讓中國話語體系強起來。

  在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不能簡單套用西方理論來解釋中國的發展現實,更不能用西方理論來指導解決中國現實問題。我們要立足中國實際,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理論上的深入闡釋,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中國話語體系。中國話語體系是中國道路的理論表達和中國經驗的理論提升,體現走向現代化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是堅持中國道路、鞏固改革開放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需要。

  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還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中國話語體系構建仍然任重道遠。“大”主要體現在我國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大國,研究隊伍、論文數量等在世界上都排在前列﹔“不強”主要表現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相稱。改變這種狀況,就要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強起來。我們要吸收借鑒人類創造的有益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但要改變那種“言必稱希臘”、用西方理論來裁剪中國現實的狀況,形成自己的評價體系,避免用別人的尺度評判我們國家的發展現實。

  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強起來,也是中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內在要求。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突出,中國正在發揮著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重要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強起來,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有利於推動世界更好發展。

  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強起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增強文化自覺和理論自覺,在研究中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系,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要立足我國改革發展實踐,在改革開放歷程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著力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平,提煉標識性學術概念,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話語體系,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學理支撐,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者為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4日 09 版)

(責編:曹昆、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