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沒想到現在不砍樹也能致富”

馮 華
2019年08月14日04: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為生態文明鋪設制度化、法治化軌道,不隻提升了生態文明治理水平,對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扶持生態經濟也都能起到固本培元作用

  

  招引八方游客,進而體驗旅游、會展、養老,推進農旅融合﹔吸引高端人才,進而匯聚技術、資本、項目,發展生態工業……前不久,筆者在安徽省旌德縣採訪時發現,這個地處皖南的“山區小縣、林業大縣”,逐步探索出一條讓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的有效路徑。

  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這樣的老路走不通﹔守著綠水青山過苦日子、窮日子,顯然也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本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強調的是生態優勢,金山銀山強調的是經濟優勢,生態優勢並不是直接的經濟優勢,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旌德的做法在於,守護好綠水青山,通過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不斷推動農業生態化、工業生態化、服務業生態化,讓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思路一變天地寬。“過去是一窮百窮,隻能靠砍樹賣錢﹔沒想到現在不砍樹也能致富。”在三峰村悠然谷景區,景區與農戶約定景區內林地不採伐,農戶可以在景區上班,也可以開農家樂。依托全域旅游,實施精准扶貧,三峰村從貧困村一下子變成了集體經濟強村,實現了脫貧攻堅“村出列”。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寶貴的財富,不僅游客愛來,高端人才、優質項目也紛至沓來。中國科大生物質潔淨能源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成果轉化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靈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創新院消化道膠囊機器人研發中心相繼建成和投入使用,旌德正在聚力打造健康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需要創新思路方法,也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旌德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的探索,主要體現為“四個一”:“一張表”即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自然資源清產核資、確權登記、明確權責﹔“一套圖”即多規合一,統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一本賬”即探索建立生態文明指數,對縣域發展進行科學評價﹔“一張網”即構建智慧平台綜合運用網絡,全面提升生態保護的科學化水平和分析決策能力。制度是綱,綱舉目張。為生態文明鋪設制度化、法治化軌道,不隻提升了生態文明治理水平,對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扶持生態經濟也都能起到固本培元作用。

  在具體基層治理層面,旌德的生態文明制度探索,有些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比如,在安徽省縣級層面率先推行林長制改革,設立縣鎮村三級林長,實現“林長制,林長治”﹔建成全國首個智慧林長信息管理平台﹔創新實施“林農增收五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9.2%。過去旌德的區位、資源優勢並不突出,近年來得益於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和制度創新托舉,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融合推進、一體發展,旌德靠著生態經濟跑出了彎道超車加速度。

  有了好的決策、好的藍圖,關鍵在落實。抓落實,最關鍵的是真抓實干。2017年,旌德縣被當時的國家環保部命名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找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因地制宜地發展生態產業,生態優勢就能夠不斷轉變為發展優勢。

  (作者為本報經濟社會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4日 05 版)

(責編:曹昆、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