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大家談·守初心 擔使命④

人民日報大家談:發揚調查研究好作風

——開展主題教育,深入調查研究(下)

2019年07月31日04: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明確要求,要防止為調研而調研,防止搞“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式的調研,防止扎堆調研、“作秀式”調研。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讀者來稿,共同探討如何發揚調查研究好作風。

  ——編 者 

  

  重視“細節力量”

  劉元通

  某地開展農業產業調研,統計了某鄉發展特色農作物的計劃面積——優質稻1萬畝,紅薯1萬畝,優質牧草1萬畝……結果相加發現,得出的總面積比現有的總耕地面積還要大。這個發展計劃明顯不合邏輯,但是因為沒有人細細算賬,結果一直沒有被發現。“一具體就深入,一深入就見效”。把問題研究具體、研究深入,是調研工作的有效途徑,也是避免調查研究走過場的好辦法。

  “為調研而調研”等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就在於調研不深入、不具體。現實中,有人了解情況習慣於大而化之、粗枝大葉﹔有人調研習慣於走設計“路線”,按部就班﹔有人認為聊家常、算賬本是“小事”,做決策不必問那麼細。這些心中不揣問題、腳下不沾泥土、口中不問數字的錯誤做法,導致調研不深、不實、不細、不准,最終也會無效。

  深入調研,要學會發現“細節的力量”。深入基層調研,絕不能滿足於知道“是什麼”,更要通過精准獲取信息、分析數字,去研究背后的“為什麼”“怎麼辦”。把精准思維貫穿到調研全過程,才能讓調查更有准星、研究更增分量、行動更出成效。

  察實情說實話

  金昊哲

  調研要做到奔著問題去。調研是傾聽群眾心聲、總結基層經驗、汲取各方智慧的有效途徑。要善於利用考察、訪談、問卷等形式,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邁開步子、扑下身子,去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發現並解決問題,聽基層群眾談真話、講實話、說心裡話。

  調研中不能回避問題。調查研究過程中既可以有“規定路線”,也應該有“自選動作”。隻看“盆景”就會錯過真正的風景,“繞著問題走”就無法發現工作需要改進和著力的地方。避免調研走偏走樣,就要察實情、說實話,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確保調研取回“真經”。

  調研關鍵要看解決問題的實效。“虎頭蛇尾”是調研大忌,善始善終才能有所收獲。在調查的基礎上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進行一番交換、比較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

  不妨深挖細究

  鐘曉林

  調研的目的是了解問題摸清實際后改進工作、解決問題、推廣經驗。實踐中,一些調查研究重視調研報告忽視問題解決、關注上級要求忽視群眾呼聲、追求個人表達忽視集體智慧。這樣的調研成果,脫離客觀實際,缺少現實觀照,很難取得成效。

  調研既要有全局性的思維,又要解剖典型進行審視。勤於思考、深挖細究,方能切中問題的要害、直指調研的根本。比如:對於調研中發掘出的經驗做法,要立足本地情況進行分析,不能簡單復制﹔對於數據案例,不能僅僅局限於眼下,還要多看、多想、多問。隻有做到上下結合、內外結合、點面兼顧,才能准確、全面地了解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對策。

  調研不是“閉門造車”,從實踐中來更要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檢驗是否脫離群眾、是否決策失誤。將調研成果及時應用到群眾生活當中,才能增強針對性、有效性和精准性,讓調研成果經得起歷史、群眾和實踐的檢驗。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31日 05 版)

(責編:袁勃、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