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顯著成就

楊立雄
2019年07月26日05: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心特殊困難群體,尊重殘疾人意願,保障殘疾人權利,以“平等、參與、共享”為目標,注重殘疾人的社會參與,讓殘疾人真正成為權利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和享有者。經過70年的探索和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殘疾人事業取得巨大進步,殘疾人生活得到顯著改善。

  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殘疾人獲得了平等的公民身份,殘疾人事業開始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至今,中國殘疾人事業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逐步發展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后,殘疾人作為國家公民,其基本權利得到保障並逐步擴展。基於當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國家採取分類保障原則逐步建立起特定群體的生活保障制度,殘疾人事業獲得初步發展。這包括:建立健全優待撫恤制度,提升革命傷殘軍人福利待遇﹔建立福利機構,收養或安置無依無靠的重度殘疾人、殘疾孤兒、殘疾老人、傷殘軍人,保障其基本生活﹔建立農村“五保”供養制度,使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在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得到妥善安排﹔發展福利生產單位,支持殘疾人就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福利型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成立盲人聾啞人協會,殘疾人開始參與到自身事務的管理之中。

  第二個階段是快速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后,殘疾人事業乘勢而起、因時而進, 廣大殘疾人生活狀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大力提倡人道主義,奠定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的思想基礎﹔成立中國殘聯, 並逐步成為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頒布《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事業發展有了法制保障﹔國務院成立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政府部門的殘疾人事業管理職能得到明確﹔殘疾人工作被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議程,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等事業全面發展﹔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殘疾人生存、發展和參與狀況顯著改善﹔開展兩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全面掌握殘疾人基本情況,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第三個階段是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格外關心關注殘疾人,全社會扶殘助殘的氛圍更加濃厚,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夯實,福利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開展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保障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地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著力維護殘疾人健康權益﹔連續實施兩個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依法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建立殘疾人專項補貼制度,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加大無障礙建設力度,各地陸續出台輔助器具補貼政策,全力提升殘疾人福利水平﹔大力推進殘疾人事業基礎管理和大數據建設,促進殘疾人事業管理轉型升級。

  中國殘疾人經濟社會地位發生顯著改變

  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殘疾人事業取得顯著進步,殘疾人經濟社會地位發生顯著改變。

  首先,殘疾人生存權得到切實保障。針對殘疾人的生存狀況,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織密織牢殘疾人生活保障網,切實保障了殘疾人的生存權。實施貧困殘疾人專項扶貧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村殘疾人扶貧工作﹔按照“普惠+特惠”保障原則,採取單獨施保等措施,優先、重點保障困難殘疾人,建立殘疾人專項福利制度,滿足殘疾人的特殊需求﹔加大貧困殘疾人社會保障參保補貼力度,提升殘疾人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完善貧困預防機制﹔改革殘疾人集中就業、按比例就業和靈活就業方式,探索公益性就業、輔助性就業等方式,支持殘疾人創業。

  其次,殘疾人發展權逐一實現。為保障殘疾人的發展權,我國建立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殘疾人保障法為主干的法律保障體系,制定了以《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為重要支持的行政法規體系,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工作體制優勢,逐一實現殘疾人的發展權。最近幾年,國務院頒布《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加大居家無障礙改造力度,殘疾人的健康權、教育權、就業權、獨立生活權等快速實現。

  最后,“平等、參與、共享”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隨著殘疾人事業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社會對殘疾人的看法正在改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議案、提案,建議用“殘障”代替“殘疾”。為促進殘疾人的社會參與程度,國家採取便利措施,積極推進殘疾人政治權利的實現﹔全面推進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消除殘疾人社會參與障礙﹔將殘疾人文化體育事業納入國家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推動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人道主義精神,增強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殘疾人也開始充分認識到自身價值,從“被動的施予者”向“積極的創造者”轉變,涌現出一大批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先進人物。

  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

  黨和政府在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道路。

  首先,建立了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領導體制。經過多年實踐,中國殘疾人事業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殘疾人工作領導體制,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這種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結合了執政黨的權威性、行政資源的可持續性、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殘聯組織職能的多樣性等優勢,穩定、持續地推進殘疾人事業的健康發展。

  其次,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機制。自1988年以來,國務院頒布了七個殘疾人事業五年發展規劃,對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做出總體部署﹔進入21世紀以后,殘疾人事業逐步納入到黨的報告和政府五年規劃﹔黨的十八大以來,殘疾人事業成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政府還專門制定了一批殘疾人專項規劃,進一步細化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工作任務和責任清單。將殘疾人事業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不僅為殘疾人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和組織支持,更為重要的是,使殘疾人事業與國家發展同呼吸、共命運,也使殘疾人更為深刻地體會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將殘疾人事業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大局,要求各項建設事業把殘疾人事業納入其中,進一步促進了殘疾人事業的全面、快速、協調和健康發展。

  第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發展具有強大的思想保障。中國很早就形成了“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思想,並建立了殘疾人賑濟制度和收養機構。新中國成立后,基於當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大力發展福利生產單位,建立了殘疾人勞動福利制度,促進了殘疾人就業和殘疾人的當家作主。改革開放以后,積極弘揚人道主義精神,以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等為重點,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殘疾人事業框架體系。進入新時代,“平等、參與、共享”的理念已逐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殘疾人成為社會共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人事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更高目標。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指導下,殘疾人事業把貧困殘疾人作為群體攻堅重點,織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網,加強殘疾康復服務,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6日 18 版)

(責編:牛鏞、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