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現場評論·我在長征路上(14)

人民日報現場評論:唯信仰和精神永世長存

桂從路
2019年07月26日04: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石壕鎮紅軍烈士墓,位於重慶市綦江區苗兒山麓,這是中央紅軍途經重慶時留下的唯一一座紅軍墓。1935年,為保衛遵義會議順利召開,紅一軍團8000余人奉命挺進石壕鎮,5名烈士長眠於此。近日,記者再走長征路來到這裡,獻一束白菊、燃一瓣心香,向革命先烈表達緬懷和敬意。

  青山埋忠骨。在革命征途中,這樣的紅軍墓比比皆是,訴說著“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英勇與堅貞。江西興國臘石寨主峰下長眠著9000多名烈士的陵園,見証第五次反“圍剿”的悲壯﹔貴州習水的青杠坡紅軍烈士陵園,記錄紅軍將士浴血奮戰的過往﹔海拔4800米的亞口夏山上埋葬著12名紅軍戰士的錚錚鐵骨,讓人看到紅軍跋山涉水的艱辛……歲月悠悠,風雨蹉跎,無言的墓碑見証浩氣長存,讓人至今仍能聽見歷史深處的隆隆回聲。

  一座紅軍墓,就是一座精神的豐碑,鐫刻下紅軍赴湯蹈火的英雄氣概。犧牲於石壕鎮的5位烈士中,有一位紅軍司務長,被俘后面對敵人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在高呼“紅軍萬歲”中英勇就義。在黔東地區,敵軍前后夾擊,彈藥消耗殆盡,紅二、六軍團黔東獨立師在肉搏戰中殺出一條血路,不幸被俘的師長王光澤拒絕投降,被就地處決。正是無數這樣的英雄,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慨然赴死,用鮮血染紅了長征的紅飄帶,換來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犧牲背后,是熔鑄於這支隊伍的崇高信仰,是永不磨滅的革命信念。

  一座紅軍墓,也是一把人心的標尺,丈量出百姓對這支隊伍的深情。當年紅軍在廣西興安水埠村遭遇阻擊,村民冒死撿回12名紅軍遺骸,“紅軍守陵人”就成為水埠村村民的另一個身份。在湖南嘉禾甫口村,村民彭助立、彭雄等人組織鄉親們捐錢捐米,將錫崎嶺激戰中犧牲的34名紅軍安葬,幾代人接續守護墓地。紅軍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正是因為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和擁護,紅軍將士才能始終打不垮、打不敗,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英雄天地間,千秋尚凜然。長征中犧牲的烈士,絕大多數沒有留下姓名,但他們共同的名字叫紅軍﹔他們的身軀早已融入綠水青山,唯信仰和精神永世長存。“長征后來人”趙福乾父子接續30多年義務講解紅軍故事,每每談到當年犧牲的烈士就會眼角濕潤。至今,許多紅軍烈士墓前,緬懷的人群絡繹不絕、祭奠的鮮花不斷。佇立在長征路上的紅軍墓,如同一個個歷史坐標,時刻提醒我們不能忘記艱苦卓絕的來路,也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人前進的方向。

  重溫歷史,也是對初心的叩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今天,無數共產黨人賡續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甘於奉獻,為我們這個時代樹立起一座座精神豐碑。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倒下的黃文秀,用生命叩開“地球之門”的海歸教授黃大年……他們把理想信念書寫在祖國大地上,用赤誠之心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奮斗和犧牲標注我們這一代人的擔當,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激蕩起催人奮進的力量。

  “烈士英名與日月同輝”。在石壕紅軍烈士陵園內,83塊題詞石碑激揚精神的力量。長眠於此的5名紅軍烈士沒有留下名字,但他們的精神被一代代人記取、傳承,這正是跨越時空的最好致敬。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6日 05 版)

(責編:牛鏞、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