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三評“國民素質”之二:文明傳承斷檔了嗎?

人民網特約評論員

2019年07月25日09:3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編者按】從景區泡腳、亂刻亂畫到違反宗教禁忌在清真寺矮牆上跳熱舞,從因延誤而大鬧機場到向飛機發動機扔硬幣,從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鐵緊急制動閥,從重慶公交墜江悲劇到高空拋物致人死亡……近年來,關於國人素質的討論也一直都沒有停過。

如何正確看待國人素質,如何構建與時代適應的現代文明,是一個迫切需要厘清和解決的時代課題。人民網7月24日起推出《三評“國民素質”》,就此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


近年來,一系列失“禮”少“德”的行為和現象,不時沖擊著人們對於國民素質的認知。

作為古文明發祥地的中國,“禮”的基因世代相承。日本“遣唐使”的腳步、絲綢之路的駝鈴、鄭和寶船的風帆……刻錄了中華禮儀流淌和播散的軌跡。“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這樣說。但是到了晚清,隨著國家多難幾經波折,“禮儀之邦”成色蒙塵,以至梁啟超痛感“以今日論之,中國與歐洲之文明,相去不啻霄壤。”

世風日下了嗎?人心不古了嗎?我們的文明傳承真的斷檔了?面對這些問題,照照素質的鏡子,不少人覺得少了幾分底氣。

毋庸諱言,我們搭乘著發展的高速列車,一直在急急忙忙追趕時代的腳步,卻常常無暇顧及在奔跑過程中,散落了多少歷史的饋贈和傳統的留存。視古道熱腸為迂腐,把謙遜禮讓當傻瓜,就是這種“遺失”的真實寫照。部分國人的素質提升沒有與時代進步同頻,導致不文明行為或者說道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

時代的發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進步,為彰顯和維護個人合法權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一些社會成員並沒有擺好權利和義務的天平,把對個人權利的維護扭曲成不管不顧的以自我為中心。高鐵吸煙、搶奪方向盤、共享單車被破壞私用等消息仍屢見不鮮,無不體現出這種權利與義務錯配的自私與任性。正如網友批評“高鐵霸座”者時所言:“你的素質配不上你乘坐的高鐵。”

同時也要看到,與物質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媲美,我們的精神文明同樣“水漲船高”。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強調人的素質本位,提高國民素質也被定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大計,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素質現代化水平的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推動一系列文明風尚建設,不斷蕩滌社會陋習和不良風氣。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綿延至今的古老文明,從傳統到現代的嬗變之路上,中國人上下求索自我提升的腳步不曾有一刻停歇。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在餐館,適量點餐、文明用餐已成當代飲食守則﹔“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在景區,亂扔垃圾、折枝搖樹的現象越來越少﹔“一風俗而成治功,其本莫重於謹痒序之教”——紅白喜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成為新禮俗……

一段段古訓仍在被琅琅傳誦,一句句箴言仍在被默默服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仍然是滋養現代文明的源頭活水,催化公共文明成為中國人內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和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輿論場對國民素質的討論日趨頻繁熱烈,恰恰說明國人對有悖文明禮儀的行為容忍度在逐漸降低,文明、理性終將是時代不變的底色。

中國曾是世界上最推崇文明禮儀的國家,在大步向前邁進的時候,文明禮儀絕不應成為我們隨手拋下時代列車的果皮和紙屑。我們每個人都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新時代美好生活圖景不可或缺的一個標識就是“禮儀之邦”。這個標識,充滿了歷史厚重感,也是我們未來不會偏離的方向。

 相關鏈接:

三評“國民素質”之一:中國人就是沒素質嗎?

三評“國民素質”之三:素質能管出來嗎?

(責編:仝宗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