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搜索看病謹防“正確的錯療法”

時本

2019年06月28日08:0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搜索看病謹防“正確的錯療法”

  時本

  6月22日,淮安劉女士發現,家中的農藥被2歲的兒子誤喝了一口。照理說應該馬上帶孩子去醫院,而劉女士卻打開了手機,在網上搜尋治療方法。緊接著,劉女士按照網上給出的“藥方”,去藥店買了25毫克阿托品注射液給孩子服用。結果沒過多久,孩子的病情突然惡化,她這才把孩子送往醫院。(6月27日《南寧晚報》)

  遇到診療方面的問題時,很多人都上網搜索答案,“生病問度娘”,成為一種普遍習慣。劉女士就是如此,她在兒子誤喝農藥的緊要關頭,仍上網搜索急救辦法,說明她對於搜索看病具有很強的依賴性。

  網上推介的診療方法可謂魚龍混雜,既有權威知識,又有偽科普,挑選出有價值的內容,謹慎採納可靠的方法,是對待網上診療信息的正確態度。除此之外,還有一類更具欺騙性的診療方法,需引起民眾的警惕。這類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在理論的某個方面是正確的,然而,在將理論變成具體診療活動的過程當中,又出現了明顯的錯誤。一半正確,一半錯誤,是其一大特點,這起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阿托品注射液是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的經典藥品,網上推介用阿托品注射液來搶救農藥中毒,在理論上具有正確性。然而,用阿托品注射液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劑量和給藥途徑都十分講究,需要進行精准計算,阿托品的毒性很大,超量使用會危及生命。劉女士的兒子誤服的農藥是有機磷農藥還是其他農藥,這是一個疑問,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孩子用了10倍以上的劑量,並將注射液口服,導致孩子出現阿托品中毒症狀,險些鬧出人命。

  在網上,類似“正確的錯療法”十分常見。“正確的錯療法”之所以常見,原因在於發帖者對醫學知識一知半解,卻又習慣於用夸大的語氣來吸引關注,提升傳播的熱度。此外,保健品欺詐、醫療欺詐,都很喜歡使用這一騙術,因為“正確的理論”可以迷惑人,不靠譜的療法又可以欺騙人,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大幅提升欺詐的成功率。

  劉女士的經歷再次警示我們,診療是一個復雜過程,單一環節的合理性,並不代表整個診療過程就合理,一個看似正確的療法,隻要劑量和用法等方面存在不同,就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而診療方面一個細節上的錯誤,就可能讓嘗試者承擔巨大風險,付出慘痛代價。

(責編:仝宗莉、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