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號、排隊,這些詞在吃飯這件事上,越來越有存在感。就像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長沙有網紅店竟有7000多桌排隊,廣州多家知名餐館“人山人海”……到網紅餐飲店“打卡”,正成為旅游消費的新亮點。
顧客為啥願意“苦等”?
因為“食色,性也”,愛吃本就是人的天性,對國人來說尤其如此。生活中,小到街邊的糖水鋪,大到三四人消費上千元的飯館,隻要有人認准了,就會甘當“死忠粉”﹔隻要“確認過眼神”,那是值得等的餐廳,很多人就願意忍著飢腸轆轆,等到天昏地暗……對消費者來說,或“就好這口”、不吃不行,或被從眾心理驅動,慕名而來,他們都願意付出高昂的時間成本,沾一沾名氣,蹭一蹭熱點,以獲得在其他餐館所無法感受到的體驗。甚至就連排隊本身,也成了這種體驗的一部分。
應該說,為吃飯排隊幾個鐘,絕非新現象。但排隊“此起彼伏”、愈發常見,還是值得注意。這一變化是怎麼來的?
一方面,來自供給創新。觀察這些網紅餐廳,新意盎然堪稱它們的突出特點。有的主攻菜品顏值,有的在場景體驗上下功夫,就連一些老字號,也在產品上推陳出新,在文化體驗等方面挖潛力。新產品、新“場景”等層出不窮,給消費者帶來新選擇。
另一方面,更根本的在於需求發力。以廣州為例,今年五一假期來穗游客的餐飲支出比重由去年16.98%升至21.00%。此外,有旅行社的美食旅游團已經連續6年漲勢喜人,最高增幅達30%。這些數據說明什麼?說明消費者更愛吃,更願意在吃上花錢、花時間。此外,人們追求品質消費的趨勢愈發明顯,更關注產品品質,更在意商家的名氣、口碑——哪怕要等到“懷疑人生”,也心甘情願。所以,“網紅餐廳7000多桌排隊”能帶來什麼啟示?就是要以需求為導向,不斷豐富、創新供給。隻有這樣,才能贏得更多人氣,才能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搶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