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拿什麼拯救青少年睡眠?

扶青

2019年03月19日08:33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拿什麼拯救青少年睡眠?

近日發布的《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顯示,62.9%的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初高中生這一比例更高。調查發現,繁重的課業壓力成為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佔67.3%﹔其次是電視、手機、電腦等產品,佔27.1%﹔噪音、光照、空氣等睡眠環境因素對青少年兒童睡眠狀況的影響佔24.8%﹔此外,課外輔導班、游戲、疾病等,也是影響孩子睡眠狀況的因素。

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睡少了,人的精力狀態極差,不僅思考能力下降,身體免疫力也同步削弱。對青少年而言,睡眠就更重要了。現代研究認為,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除了遺傳、營養、鍛煉等因素外,還與生長素的分泌有一定關系,而生長素跟睡眠密切相關。可見,青少年要發育好、長得高,睡眠必須充足。國家衛健委去年發布的《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其中就有一節專門對睡眠作出了建議,即小學生每天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白皮書》所指出的課業壓力因素,對不少家長來說應該頗有共鳴。現在經常有新聞報道說,學生作業要寫到深夜12點,課業數量太大﹔有的還求新立異,從PPT到手抄報,從修改習題到制作手工,從親子作業到社會實踐……不管是幼兒園家長,還是中小學生父母,都忙得一塌糊涂。在此背景下,減負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但許多家長發現,減負越減越重——書面作業少了,APP作業卻多了﹔APP作業能控制了,各種課外教育班又蜂擁而來﹔課外補習班遭到嚴打,許多家長又反而不領情、不樂意了。

減負越減越重,具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最典型的一種是“劇場效應”。在劇場中,觀眾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戲,突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接著后面的人也站了起來,到最后大家都站著看戲。現有的考試制度評價體系中,參與者難免有這樣的心理。對學校來說,在“分數論”“升學率”因素影響下,很難有減輕作業的動力,所以無需羅列近年來教育部門究竟下發了多少減負文件,一些學校將“減負令”視為“耳旁風”,是並不鮮見的事實﹔對家長來說更是如此,誰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他們在對待睡眠不足一事上,噪音、光照等環境問題可以盡力改善,但若真要減輕孩子的課業壓力,往往又會猶豫不決了。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部長通道”上談到,“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所以要持之以恆地減負下去,不獲全勝,決不收手。如何減呢?這就要從病灶入手,認識到課業壓力是“多因一果”,因此要多方發力、綜合治理。具體來講,教育部門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管理監督責任,深化考試招生改革,克服片面評價傾向,規范活動競賽管理,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學校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嚴格依照課標教學,嚴控書面作業總量,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將“減負令”落實到位﹔家長要培養科學的教育理念,對孩子有合理的預期,不要對孩子施加過大壓力﹔全社會也要形成氛圍,不炒作焦慮,不助長情緒。

當然,也要看到睡眠不足不僅僅是課業壓力所致,至於電視、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的影響,噪音、光照、空氣等外部環境的影響,都需要引起各方重視,善於引導,讓孩子能夠健康順利地成長。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