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博士打假,讓學術回歸純粹

田卜拉

2019年02月13日19:4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在2019年央視春晚上,青年演員翟天臨在小品《“兒子”來了》中塑造了一名“打假”警察。沒想到,這位高學歷明星因為晒出博士后錄用通知書而被網友質疑論文抄襲、博士學位注水,“打假者”反被打假,令人始料未及。相關高校表示對學術不端行為持零容忍態度,已經成立調查組並按照相關程序啟動調查程序。

網友持續關注,又拔出蘿卜帶出泥般挖出不少“黑料”,導師資質、學院優待等問題雖有待進一步調查,但“學霸明星”的人設確已轟然崩塌。在造星的鏈條上,“樹人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戲骨+博士的組合,加上知名高校的光環,無疑提高了觀眾的期待。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演員應當以扎實的演技、高尚的藝德回饋觀眾。尤其當學歷成為人設的要素時,它就不僅僅是自我包裝、形象公關、流量變現的一部分,而勢必要受到學術道德規范的嚴格約束。

“自古華山一條路”,學術是獲得學位的唯一門徑。有人認為:演員以演技為務,何必在乎學術的小節?問題在於,無論是美術、設計,還是音樂、影視,藝術類專業雖具有實踐性,但技藝不能替代理論,好演員不等於好博士。尤其自2011年藝術學獲批成為獨立的學科門類以來,藝術學自當夯實理論根基,在塑造國民精神、提高審美品位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身處娛樂圈,博士學位或許可以充當為演員增色的手段﹔但立足學術界,博士理應致力於突破人類知識的邊界,不能因為演員等其他身份而獲得絲毫優待、降低學術“品位”。

博士的水准照見著一所學校的學術成就,而學校的嚴格審核是把住學術尊嚴的最后一把鎖。在這次事件中,依照有關高校的學位授予細則中對論文發表的相關要求,網友爆料的不少“實錘”的確有據可查。這反映出相關高校在學術成果審核、學位授予流程上存在把關不嚴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論文抄襲、文章代寫、招生放水、學位注水等失德、違法事件挑戰著教育公平的底線﹔而少數商界、政界、演藝界的人憑借財富、權力、影響力輕而易舉地獲得學位,將博士看作附麗於學位身上的社會地位、人際資源,更是把學術矮化為“生意”。在這些事件中,有關學校難辭其咎。

高校理應是社會的一方淨土,是人類精神的一片高地﹔它不能與世隔絕,但卻要超然物外﹔它要為社會培養大批專業人才,更要塑造一個個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當“金錢買得來文憑,買不到智商”“學歷不代表學問”等說法充斥於耳時,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些聲音背后折射出人們對學歷含金量降低的隱憂,也反映出少數高校公信力下降的事實。如何讓學位“禁得起推敲”?學校應完善考核、淘汰、資金管理等機制,以學術作為唯一標准,把牢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教育部門要強化監督、嚴格執紀。多方攜手施治,高等教育的未來才更加可期。

高校決不能變為名利所、買賣場。近年來,從高校反腐勢頭不減到中央巡視組為高校開“問題清單”,從嚴格畢業論文查重抽檢制度到執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鐵腕”整治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令高校風氣為之一振。但“其身正,不令而行”,讓學術回歸純粹,歸根結底還得靠廣大師生守土有責、誠信治學。守住學術的底線,保住學位的尊嚴,才會贏得社會的尊重、撐起民族的明天。

(責編:王倩、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