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面對愛的行囊,你能為父母做什麼?

蔣萌

2019年02月11日16:2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面對愛的行囊,你能為父母做什麼?

背景:春節假期結束,許多游子離開老家,返回上班的城市,“愛的旅行箱比賽”又開始上演。母親包的餃子、老爸蒸的饅頭、奶奶熏的豬蹄……眾多晚輩的行李箱、后備箱被父母或祖父母塞得滿滿當當。有網友動情地說: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返程的行李箱,可以留著縫隙離開家門。

新京報發表苑廣闊的觀點:作為父母,知道春節假期結束后與子女的離別,多是以年為單位,等到下一次團聚,很可能就是來年的春節,所以盡可能把子女喜歡吃的家鄉特產、美食多裝一些,讓子女在返回之后也能品嘗到“媽媽菜”的味道。而對於子女來說,也許嘴上會抱怨路途太遠,吐槽行李太重,但他們的內心卻明白,自己被塞滿的汽車后備箱、返程行李箱裡,裝著的不僅僅是家鄉的特產美食,還有父母沉甸甸的愛與思念,從這些家鄉美食中,紓解自己的鄉愁。“這世間,有種愛叫媽媽覺得我在外面永遠吃不飽,有種愛叫恨不得把全世界塞進你的后備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親情的意義,家的價值,在這種溫情的連接中盡顯。裝得滿的是行李箱、后備箱,裝不下的是父母對我們的愛。而這個世界最不缺的,也是感慨和感動,缺的是將感動化作一股動力——如果我們有條件,就及時地回報父母,給予他們更好的物質與精神贍養﹔如果我們暫時還沒有條件,那就少讓父母為遠方的我們擔心,至少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風貌,安頓自己也慰藉他們。

小蔣隨想:借用冰心的一段話: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游子也好,奮斗者也罷,或許尚沒有愛人,也可能還沒有孩子,但一定有父母。而天下最偉大的、最無私的愛,莫過於父母的愛。哪怕他們有時的絮叨讓你心煩,即便你覺得和他們之間存在“代溝”,但你心底裡一定知道,父母是最牽挂你的人,是你唯一可以全然袒露的人。當然,也請你不要肆意“揮霍”這種愛,或是任性地去挑戰這種愛的極限。在你對旁人彬彬有禮、耐心對待的同時,難道要對父母另眼相待?前幾年,面對有網友為父母手繪“微信圖解”,一步一步教父母如何使用微信和自己交流,很多人流下了感動的熱淚。然而,真正落到自己的生活中時,繁忙的游子們刷微博、晒朋友圈的時間,恐怕遠多於以各種形式陪父母,甚至懶得教父母如何用微信。還是那句老話,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后悔,善待父母與長輩,請從現在開始,從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對父母而言,不是看重你有多少“能力”,是希望感受你的真心。這個春節,一些游子將遠方的父母接到自己身邊過年,讓父母看看外面的世界,讓父母到自己的小家住一段時間,同樣是一種孝順。心中有愛,心有牽挂,縱然走再遠的路,都知道從何處出發。面向故鄉,遙望親人,“不忘初心”會變得更為具象。親情的匯聚會在春節達到高潮,卻不等於平日不能有進一步交融。看著被父母塞得滿滿的返程行李箱,想想自己可以為父母做點什麼,才是這個話題的應有價值。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