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須盡早應對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

丁建庭

2019年01月30日10:20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須盡早應對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

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已經成為歷史,但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正逐漸步入老年(一般認為在2015-2050年),“421或422家庭模式”讓獨生子女養老問題成為重大現實問題。在今年的廣東省“兩會”上,幾份政協提案不約而同關注到了這一問題,比如民革廣東省委員會提交的《關於制定獨生子女家庭養老政策的建議》,鄧玉桂、郭開農、彭放等三位政協委員提交的《關於完善我省獨生子女家庭養老服務體系的提案》,引發社會廣泛熱議。

獨生子女曾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享盡來自父輩祖輩的關愛,如今到了而立之年,卻被接踵而來的煩惱所困惑。父母漸老,孩子還小,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獨生子女喘不過氣來——“不敢死,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他們隻有我。”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底,廣東獨生子女家庭約佔全省家庭總量25%,約829萬個﹔其中獨生子女家庭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約62萬。毫不夸張地說,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已經擺到了眼前,迫切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盡早應對、妥善解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發生在眼前的現實。誠如政協提案中所指出:“妥善解決這一群體‘老有所依’的需求,既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關乎國家對人民的承諾。”

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便是家庭結構的變遷導致子女壓力增大。這種壓力既有經濟壓力,還有心理壓力和體力壓力。通常來說,一對夫妻在贍養4位老人的同時還要撫養孩子,事務繁忙,精力有限,很難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如果繼續採取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多少已經有點不現實了。另外,“特殊家庭”的養老困境也是持續存在。失獨家庭、傷殘家庭是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后出現的一種“特殊家庭”,尤其是失獨家庭將面臨投資、效用、情感等方面無法挽回的損失,父母經常會陷入情感封閉、與社會脫節等境地,他們的養老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獨生子女家庭作為特殊政策下的產物,他們為國家計劃生育放棄了很多,所以在這批家長的養老福利方面,國家其實已經有了相應的傾斜。比如,獨生子女獎勵扶助補貼,主要針對農村戶口的家庭,憑獨生子女証每年能領取960元的補貼。此外,還有獨生子女父母獎金補貼、獨生子女家庭傷殘扶助補貼、獨生子女人員死亡補貼、獨生子女教育補貼等。現有的補貼項目種類繁多,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獨生子女的負擔,但因為一則補貼不是普惠性的,二則補貼金額比較有限,事實上很難有效滿足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需求。如何妥善解決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還需要有關部門和機構未雨綢繆,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讓獨生子女的老人能有一個更加幸福的晚年。

應對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需要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健全獨生子女家庭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完善對獨生子女家庭養老政策的研究、規劃、監督及執行等工作。從具體政策上看,要對獨生子女家庭父母養老實施普惠政策,切實減輕獨生子女家庭經濟壓力,如提高獨生子女保健費,建立完善的獨生子女父母高齡生活補貼制度、獨生子女的父母失能生活補貼和困難喪偶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建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等。同時,也要進一步提高補貼和獎勵的標准,與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上漲幅度相匹配﹔建立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專項基金,保障獨生子女家庭出現喪子等意外風險時能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獨生子女家庭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一代,社會應更加關注這一群體,確保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