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在“同舟共濟”中駛向更美好彼岸

秦寧

2018年11月17日16:3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少一點傲慢和偏見、多一些尊重和包容”“科技創新成果不應該被封鎖起來”“不是誰的胳膊粗、氣力大誰就說了算”……11月17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莫爾茲比港舉行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並發表主旨演講。他強調:“隻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自我封閉隻會失去世界,最終也會失去自己。”

一如既往,習主席的演講中“金句”頻現,啟迪人心。從“任何人都無權也不能阻擋發展中國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到“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道路,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這些“金句”不僅表達了中國聲音,更展現了全球視野,意味深長,充滿深意。

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這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堅定立場。巴厘島、北京、馬尼拉、利馬、峴港……在歷次APEC會議上,習主席就亞太地區合作所發表的重要講話,無不彰顯這一意願。本次APEC會議上,中國又一次發出了攜手共進的時代強音,正如習主席所稱:我們就是同舟共濟,讓我們握穩舵盤、把准航向,齊力劃槳、乘風破浪,把世界經濟這條大船劃向更加美好的彼岸。

同舟共濟,意涵豐富。真正實現同舟共濟,就需要摒棄封閉思維。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必然選擇。亞太地區要取得發展新成就,必須奉行開放思維,拋棄封閉意識,否則就會如習主席所指出的,“自我封閉隻會失去世界,最終也會失去自己。”

真正實現同舟共濟,就需要摒棄對抗思維。當今世界,和平合作是絕對主流。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心聲,也是亞太地區人民的心願。實踐一再証明,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愈發陳舊落伍,妄自尊大或獨善其身隻能四處碰壁。隻有堅持和平發展、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多贏。“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對話而不是對抗,合作而不是攻訐,這是千金不換的歷史經驗。

真正實現同舟共濟,就需要互相尊重和包容。一副藥方不可能包治百病,一種模式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國家的問題。正如習主席指出,這個星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70多億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這種差異不應該成為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對抗的理由。有句話說得好:“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中國的今天,是中國人民干出來的!”方向對了,才不會走彎路。

真正實現同舟共濟,就需要加強發展合作。早在5年前,習主席就指出,亞太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經濟復蘇缺乏動力的背景下,亞太經濟體應該拿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推動建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如今,亞太地區面臨更復雜的發展環境,更需要同心協力謀發展。“合則強,孤則弱。”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合則雙贏,和則進步。如果人為設置壁壘切斷各國的密切聯系,不僅違背經濟規律和歷史潮流,也不符合各國人民普遍願望。

作為亞太大家庭的一員,中國的發展起步於亞太,得益於亞太,並致力於立足亞太、造福亞太。特別在一些國家奉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背景中,中國更堅定地走開放之路,展示了大國擔當。從降低關稅,到搭建“一帶一路”平台,再到採取更大力度開放市場……中國願意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有誠意,更有行動。

“亞太的和平、穩定、繁榮屬於全體亞太人民,亞太的未來要靠亞太人民攜手創造。”在同在一條船上,更應該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強化利益共同體意識,強化責任共同體意識。面對世界經濟中的激流險灘,亞太這艘巨輪必須校准航向、把好舵盤,亞太各經濟體必須勇於擔當、同舟共濟,努力推動全球增長。隻要握穩舵盤、把准航向,齊力劃槳、乘風破浪,我們有理由更有信心駛向更美好的彼岸。

(責編:袁勃、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