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報:網紅之“涼”的警示

張琰

2018年10月22日08:2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網紅之“涼”的警示

  從火到涼,需要多久?

  隻需要一首歌的時間。

  國慶期間,某名在今年夏天迅速走紅的網紅歌手,因為惡搞國歌被網友舉報,直播間遭封禁,賬號凍結,影音作品下架。前些天,她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5日。有網友感慨,從紅到涼,不過夏秋之間。

  無獨有偶,兩個多月前,網友舉報某網紅主播在早期直播中,公然把南京大屠殺、東三省淪陷等民族慘痛記憶作為調侃的笑料。在網上的一片聲討中,這名主播被徹底封殺。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眼見這一屆網紅,不少人紅得“大步流星”,也涼得“風馳電掣”。不過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從草根一夜之間身家飆至千百萬,卻因為一些不當言行,頃刻之間跌回塵埃,好似提早做完了一場人生大夢。

  夢醒了,是時候說說思想“總開關”的問題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樣開關沒擰緊,迷失是遲早的事。出事以后,有人辯解自己是“一時口快”“不小心”“本不想”,但所謂“無心之失”,其實都是德行缺位的必然之果。一個人的德行修養,不光體現在平凡時、逆境中如何自處,更體現在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際能不能保持一分自知之明。

  “一個人什麼時候容易犯錯誤?就是以為自己萬物皆備、一切順利的時候,得心應手了就容易隨心所欲,隨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就要出問題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本是告誡黨員領導干部不管身處哪個崗位、掌握多大權力都要嚴守紀律,而此中的精辟哲理,何嘗不適用於每一個人?越是公眾人物越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畢竟伴著流量增長的不隻有金錢和地位,還有相應的義務與責任。

  這是一個鼓勵個性發展的時代,各種網絡直播平台、短視頻平台,給了普通人登台舞袖的機會。網絡市場的繁華盛景讓人迷醉,但這裡不是規則、法律和道德約束不到的“盲區”“飛地”。底線守不住,縱然有再驚艷的作品、再巨大的潛力,背后有再眾多的粉絲、再強大的平台,也決不能姑息。

  犯一次原則性的錯誤就被徹底封殺,這樣的懲罰不可謂不嚴厲,甚至可能徹底改變當事人的命運。但這種急劇的改變能讓膨脹的心牢牢記住什麼是公民的底線和責任,如此及時亮出“紅牌”不僅能避免當事人犯下更大的錯誤,也能讓其他公眾人物受警示、明底線、知敬畏——這也是一種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同時,各網絡平台和有關部門不能總等到出事了再去被動“救火”,而應該把監管的關口前移,加強約束和引導,防患於未然。畢竟,“三觀”不跑偏、道德不失范,才有行穩致遠不“翻船”的“壓艙石”。(張琰)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