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消費降級”有失偏頗

張 銳

2018年09月17日08:26  
 

當前,消費越來越鮮明地表現出多元化與層級化特征。無論消費市場怎樣變化,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永遠存在。衡量消費是真升級還是假降級,最終要看消費結構的變化。那種認為低價商品暢銷走熱就是“消費降級”,觀點上有失偏頗,實際上消費行為在更趨理性與優化

今年夏季以來,有關“消費降級”的討論一直在持續。某些低價商品受到熱捧,使得“消費降級”的結論似乎得以坐實,但無論是方便面、榨菜,還是二鍋頭,任何一個單品銷售的快速增長都不足以成為得出“消費降級”判斷的理由。何況,很多消費者在選擇方便面、榨菜或二鍋頭時,更願意選擇安全放心的大品牌。

從市場動力來看,低價商品銷售走俏並不完全是需求拉動所致,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產品的結構調整及技術創新。最近兩年,外賣市場對方便面市場構成強大擠壓之勢,因此很多方便面企業加強了高價面與高端面的研發。據悉,涪陵榨菜的銷售費用與研發投入在上半年分別同比增長40.72%和241.79%。相關企業在“微笑曲線”的兩端不斷發力,最終贏得了不錯的市場回報。

當前,消費越來越鮮明地表現出多元化與層級化特征,而且單個消費者也有多樣化的消費訴求,其消費標的既可能有代表身份的奢侈品,也往往有實惠耐用的低價商品。所以說,人們選擇消費什麼樣的產品,有時候與購買力沒有太大聯系,談不上所謂的“消費降級”或升級。

無論消費市場怎樣變化,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永遠存在,一件商品除了看上去美觀舒服,人們更會關注它的使用價值。對於廉價商品來說,其中次品有之,但也絕不能與劣質商品畫等號,有時候人們消費低價商品,也可視為消費心理成熟的一種表現,即公眾擺脫了“便宜無好貨”的傳統觀念,轉而相信價廉物美的存在。當前,有很多人開始放棄略顯虛無的身份地位消費思路,轉而追求品質的體驗與獲得感。因此,消費便宜商品看上去是“降級”,但實際上是消費心態的升級。那種認為低價商品暢銷走熱就是“消費降級”,觀點上有失偏頗,實際上消費行為在更趨理性與優化。

衡量消費是真升級還是假降級,最終要看消費結構的變化。有關統計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旅游人數達到了38億人次,同比增長15.7%,同期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389.89億元,觀影人次超過10.91億,同比分別增長21.1%與16.2%。另外,前7個月我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支出增長了39.6%,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銷售同比增長了10.1%。總體來看,目前包括旅游、文化、體育、養老、家政等在內的服務消費,已經佔國內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的40%以上,這清楚地表明我國消費生態正從有形物質轉向無形服務、從注重量的滿足朝著追求質的提升這一方向快速切換。

有關“消費降級”的聲音之所以不絕於耳,主要是因為目前一些家庭部門杠杆率提升較快和負債比較高。特別是一些城市高房價、高租金的壓力,使得年輕人不敢消費。因此,要持續維系消費升級態勢,須強化收入分配以及財政金融政策的引導作用,在穩步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時,完善個稅常態調整機制,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防止家庭部門過快加杠杆,改善居民的消費能力與預期。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