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扶貧領域豈容作秀行騙

胡印斌

2018年09月12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
 

據報道,近幾天,一個名叫史潤龍的人因為“扶貧英雄”的身份火遍網絡。他自稱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是多家企業董事長,擔任山東省互聯網經濟研究中心處長……網文中,這位出生於1998年的青年才俊18歲繼承家業,先后擔任多家企業創始人、董事長。而讓其陷入輿論漩渦的,是關於他“扶貧”的一篇文章《新華網評:“扶貧英雄”史潤龍扶貧金句引發的社會思考》,文章有電頭、有署名,格式及行文風格與新華社電稿相似。

9月7日晚,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上述文章嚴重損害新華網形象,“已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舉報,並將根據核查結果依法追究冒用者的相關責任。”9月10日,山東省濟南市警方也通報稱,史某龍,男,2001年8月出生,山東省濟南市人,初中肄業。為滿足個人虛榮心,編造了“山東省互聯網經濟研究中心處長”等各種頭銜,找他人代寫文章,PS圖片虛構場景,並在網上進行發布,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至此,這場看起來是有關荷爾蒙與虛榮心的00后青春期惡作劇,似乎該收場了。

然而,從目前網上披露的情形看,問題似乎並非一場鬧劇那麼簡單。一個看上去文弱的青年,何以掀起這麼大的波瀾?事件的背后,會不會有神秘之手的操弄?

比如,他的“山東省互聯網經濟研究中心處長”頭銜,僅僅是杜撰了一個不存在的機構嗎?又如,他在網文中表達扶貧意願的“金句”,“當我看著某一群人順眼時,便會一幫到底”等,也充滿著對公眾心理的掌控感。事出反常必有妖,圍繞著他的種種傳言,無疑承載了太多不確定性的信息,讓人疑竇叢生。

撇開這些傳言,僅就史潤龍的故事看,也存在很多疑問。那些漏洞百出的所謂報道究竟是怎樣發出來的?網站的審稿機制是如何落實的?以假冒新華網名義發布的《新華網評:“扶貧英雄”史潤龍扶貧金句引發的社會思考》文章為例,該文曾被多家網站全文配圖轉載。這顯然不是史潤龍自行發布,而是媒體轉載的,此事究竟是無意還是有心,恐怕需要一個解釋。

此外,史潤龍“扶貧英雄”的人設,也有必要引起各方警惕。

當下,脫貧攻堅正在進入關鍵時期。如期在2020年告別貧困,是一個硬目標、硬指標,來不得半點弄虛作假。同時,越是任務緊,越是要防范出現形形色色的亂象。動員、引導社會力量投入扶貧,並非不可,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僥幸心理,不能動不動把“扶貧英雄”當作噱頭,附會上華而不實的經歷,變成一場場輿論炒作。

扶貧需要扎實的長期努力,這裡不是所謂“英雄”的江湖,也不是騙子的秀場。脫貧攻堅最終的成功,仍應依靠千千萬萬的各級干部與普通民眾,他們才是扎根在這塊土地上的真正英雄。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