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讓每個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

孔方斌

2018年09月11日11:0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義務教育普及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新增勞動力絕大部分接受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5.7%,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看著中國教育事業取得的歷史性進展,更能體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完全正確。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中,這一“堅持”體現著黨中央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人民情懷,也正是讓每個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的理念航標。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猶記2012年的初冬,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談到人民期盼時,首先提到的就是教育。放眼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教育實踐,高招錄取向貧困地區傾斜,越來越多的窮山溝裡走出了第一個大學生﹔30個省份實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政策,“錢隨人走”惠及近1300萬農民工隨遷子女﹔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覆蓋91.5%的學生……一個個數字,就像一縷縷陽光,將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溫暖投射到每一個角落,不僅擦亮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承諾,也照亮了教育改變命運的信念。

今天,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中國教育已經站上新的歷史起點,各級各類教育全面提質增效,發展總體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然而,從農村留守兒童“苔花心聲”的催人淚下,到北大女孩“感謝貧窮”的引發熱議,再到“寒門能不能出貴子”的心頭之問,我們看到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飛躍背后,教育公平的內涵在因時而變,挑戰和問題也依然緊迫:“有學上”的難題還未完全攻克與“上好學”的矛盾日益凸顯並行,城市名校擠破門檻與鄉村教育捉襟見肘並存。人民群眾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與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意味著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公正注定是乘勢而上、久久為功的長期功課。

面向未來,如何呼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如何配置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如何讓教育伴隨每個人的一生,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唯有運用40年前扭轉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教育向著“更好更公平”發力邁進。實際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到《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從《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到《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育改革舉措之頻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沿著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既定路線圖,蹄疾步穩地推動落細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目標方能照進現實。

新中國成立時,10人中有8個是文盲﹔今天,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3.3年,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改革開放之初,基本普及小學教育﹔如今,全世界平均每5個在校大學生至少有1個在中國高校學習……今日之中國,興辦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既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驕傲,又有“一山放出一山攔”的挑戰。唯有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才能使每個人不分性別、不分城鄉、不分地域、不分貧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走向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最強音。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