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教師節送禮? 別給高貴的事業定價

燕農

2018年09月11日08:38  來源:工人日報
 

教師節前,深圳一學校的校長致信家長不要給老師送禮。他表示,送禮扭曲了師生、家校關系。“這種赤裸裸的‘表達’,對老師並不是尊重,更像是侮辱。”(見9月8日《南方都市報》)

該校長的公開信既明確指出了家長送禮會扭曲家校關系,教師收禮會違背教育部師德十條禁令,也闡釋了教師節最好的禮物是對老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同時還承諾學校會代表家長表達尊師之情:減少不必要的非教育教學負擔,搭建更多教師發展的有效平台,爭取更多更好的工資福利待遇,爭取更美更好的校園工作環境……

這些承諾如果落到實處,對教師而言也是一份大禮。這所學校的學生家長或許釋然了,而其他學校的學生家長也許仍在焦慮到底送不送禮。日前,一份有關教師節送禮的調查數據在網上熱傳,其中顯示,高達43.09%的人送禮帶有一定目的﹔18.7%的人送禮是迫於壓力,怕遭到不平等待遇﹔24.39%的人送禮是希望能受到優待和特殊照顧。

學生及家長在教師節為老師送上一份“小清新”的禮物,譬如一束鮮花、一張賀卡、一條短信就已足夠。但近年來的教師節送禮風氣,已然讓這種表達與溝通變了味。

顯然,“高達43.09%的人送禮帶有一定目的”這一結果是值得認真思考的,而“迫於壓力”,是否其來有自?所謂“希望能受到優待和特殊照顧”,是否也是一種利益交換?

隨著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比如家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與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升,學校教育越來越要求家長輔助與支持——家校之間對教育職責的界線模糊了,雙方都把一份成長成才的愛,傾注到了學生身上,似乎並沒有產生完全的疊加效應,而是冒出了不曾有的糾結感。在教師節,想一想設定教師節的初衷為何,想一想如何厘清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邊界,讓家長既不需要“迫於壓力”也不必焦心於“照顧一下”,讓教師坦然地享有職業榮光,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