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造假也分主客觀,背后還是功利心

項向榮

2018年09月03日10:02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造假也分主客觀,背后還是功利心

據《財經》報道,8月31日深夜,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了《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和團隊2016年在《自然-生物技術》發文,宣稱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適合在人類細胞中進行基因組編輯,這個發現倘若屬實,堪稱一項革命性發現,但韓春雨的論文在發表后廣遭質疑,多個實驗室稱無法重復其實驗結果,但韓春雨堅稱已有多個實驗室重復其實驗。最終2017年,韓春雨團隊宣布撤稿。

風波本已漸漸平息,但31日深夜的一句“未發現有主觀造假”引起軒然大波,再度將傷口撕裂,將爭論擺上桌面。人們質疑,如果韓春雨事件就這樣草草收場,首先,那些曾抱著巨大希望、費錢費力重復韓春雨實驗的科技界同仁能答應嗎?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國家連對基本的學術規范、學術原則都馬馬虎虎、缺少尊重和敬畏,讓韓春雨事件就這樣蒙混過關,何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一般來講,人們倒不是懷疑韓春雨真有主觀造假的意圖,人們的理解是,韓春雨可能把一個偶然出現的實驗結果寫成論文發表了。他知道這個是偶然現象,但出於某種功利的目的,他就把它當客觀規律發表了,但如果這就是“沒有主觀造假”,那麼是不是要叫做“客觀造假”?就如日本的小保方晴子?那她的造假到底算主觀還是客觀?

實驗結果發表最重要的就是別人可以重復,並且發表前一般自己都要至少重復三次,得到一樣的結果才能下結論發論文,如果他自己實際上都重復不出來,無論如何他負有不可推卸責任。因為可重復性是科學的一個基本門檻,如果沒有可重復性這道門檻,想想看,有這麼多民科(民間科學愛好者的簡稱),整天號稱自己做出了驚人的發現,科學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一篇科學論文在發表時,必須提供足夠多的技術細節,讓別人能夠重復自己的工作。沒有經得起檢驗的結果就輕率地發表論文,雖然沒有主觀造假意圖,但這和造假有什麼區別?

韓春雨前前后后“未發現有主觀造假”的行為背后其實是出於他個人的功利心:論文、職稱、獎勵、一系列榮譽的光環。但有功利心的何嘗就是韓春雨一人?還有河北科技大學。當初,面對國內外科學同行的質疑,河北科技大學非但沒有對韓春雨團隊的論文展開調查,反而繼續綁定備受質疑的NgAgo項目,爭取上級科研經費投入,加快推進“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如今拋出“未發現有主觀造假”論,還是因為滿腦子想著“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所致。可功利目的太重,怎麼可能靜下心來做學問?比起個人、團隊、學校的功利,整個人類社會的利益是不是更加重要得多?

學術的嚴謹性不容挑戰,勇於承認比文過飾非強得多。正如赴美執教的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得主許晨陽所言:個別造假現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涉嫌造假的大事化小,是對科學尊嚴和學術原則的踐踏。真實是科學研究的生命線,誠信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石。願河北科技大學能真正地思之誡之。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