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粉絲集資 集的到底是什麼

林子璐

2018年08月15日07: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粉絲集資 集的到底是什麼

  粉絲團體的狂熱氣氛和集體認同感,裹挾粉絲“心甘情願”地打開自己的錢包。

  近年來,“粉絲集資”現象越來越普遍,這類最早起源於韓國粉絲應援藝人的行為,在各路選秀節目的推動下,已成為粉絲們表達喜愛之情的一種方式,其數量規模也越來越龐大。在剛剛結束不久的SNH48年度總選舉中,冠軍藝人的官方粉絲后援會公布賬目顯示,他們一共集資逾900萬元,幾乎全部用於購買投票券,助力偶像登頂。

  所謂粉絲集資,與法律概念裡的非法集資不同,它不以給粉絲個人金錢回饋為承諾,驅動力在於粉絲對偶像的喜愛,同時與追星的社群文化密切相連。

  粉絲集資的一般流程是,某幾個有公信力的粉絲團體(譬如后援會、應援站等)定下一定數額的眾籌目標,粉絲直接將錢款打入他們開設的賬號中,由這些粉絲團體購買專輯、投票券為偶像事業造勢,或是進行電影包場、購買LED屏幕播放視頻等宣傳行為。多數粉絲團體會在事后公布錢款去向賬目,以維持在粉絲群中的公信力,促進日后繼續開展此類活動。

  或許有人會提問,為什麼粉絲要把自己的錢交到別人手中,而不是直接自己買專輯投票了事?這類粉絲當然存在,他們在粉圈中被稱作“散粉”,意指其不處於核心粉群中,隻憑個人意志行事。不過,互聯網社交平台推動了粉絲群體化,讓喜愛同一個偶像的粉絲自然地聚集在一起。

  聚集產生社群,社群需要領袖。隨著時間推移,粉絲社群最終會演變成由幾個核心領袖帶領的同心圓結構,由內心向外釋放影響力,引領大規模的外群粉絲行動。粉絲集資便是群體行動的典型代表。粉絲領袖多在此之前展現出一定的過人之處,或是有剪視頻、拍照等技能吸引支持者,或是舍得花錢投票展現足夠的愛意,在他們以此獲取了足夠的公信力時,便擁有足夠的號召力,來鼓舞外群粉絲,甚至讓他們為了融入群體氛圍,花出較散粉時期更多的錢。他們多使用一些動力十足的口號,如“劍指第一”“逆風翻盤”等,以此強調粉絲集資的重要性,讓粉絲群體產生與有榮焉的認同感。

  有粉絲表示,“集資會讓我覺得很‘燃’,是大家一起齊心協力為偶像做事情。而且有個目標的話大家會願意更積極地參與進去”。《烏合之眾》曾言,“當我們處在集體之中時,我們便失去了自我”,粉絲團體的狂熱氣氛和集體認同感,裹挾粉絲“心甘情願”地打開自己的錢包。

  不難看出,粉絲集資的過程中,“集”是當下粉絲社群文化的明証,而“資”是當前粉絲經濟的直觀表現。時下爆紅的TFBOYS、偶像練習生等藝人團體,都帶有著“養成系”的色彩。粉絲樂於出錢出力,換取陪伴偶像共同成長的滿足感,甚至還生起以“流量”換“資源”的期許。有粉絲直言,之所以要集資大量購買雜志、偶像代言,就是“要讓商家、導演看到我們愛豆的人氣和粉絲的購買力,希望能更多地關注到他”。

  無從知曉粉絲究竟能撐起多少人氣,但“粉絲特供”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從各大品牌紛紛推出單線代言推廣刺激粉絲購買,到某些評價不高的粉絲電影依舊拿到過億元的票房,毫無疑問,粉絲經濟撬動了原有的市場格局,展示出廣闊的商業空間。

  當然,粉絲集資的動力來源於群體情感,時時有崩塌的風險,僅靠粉絲群體內部自查自律顯然不足以支撐起它龐大的體量,也給了騙子打感情牌圈錢的可乘之機。近日,一些粉絲后援會卷款關站、賬目不公開不透明惹爭議等新聞,便引起了諸多批評之聲。重視對粉絲集資等行為的監督,加強對粉絲應援平台的管理,是時候提上議程了。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