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宣稱“虹鱒屬於三文魚”是自廢武功

蔣萌

2018年08月14日16:2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宣稱“虹鱒屬於三文魚”是自廢武功

背景:日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准(以下簡稱“團體標准”),稱虹鱒屬於三文魚。值得注意的是,13家虹鱒養殖企業參與制定了該標准。有專家稱,虹鱒不是三文魚﹔生食虹鱒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團體標准”提出的消滅寄生虫的方法適用於海水魚。

中國青年報發表任然的觀點:將虹鱒劃入三文魚,疑問是很明顯的:在研究和學術角度,有專家稱,虹鱒魚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前者是淡水魚,后者是海水魚﹔在消費者的慣性認知中,三文魚就是一種可以生吃的海水魚,在國內通常特指大西洋鲑。那麼,突然多出一個“國產三文魚”,消費者自然心存芥蒂。這次“團體標准”對產品標簽作出明確規定,要求標注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讓消費者清楚原料魚來自哪裡,知曉產品的商品名及種名。這對於避免引起對消費者的誤導,無疑是必要的。可這並不能掩蓋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虹鱒到底能不能生吃。按照專家的說法,“所有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有寄生虫的可能,生吃三文魚時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魚的寄生虫種類少,海水的滲透壓高,到人類體內往往因環境不合適,不會長成成虫,淡水魚的寄生虫與人體的生長環境接近”,所以,生吃虹鱒的風險“比海水三文魚大得多”。不過,這種說法仍只是相關專家的態度,市場監管部門更有必要給出更權威的標准。在爭論之外,有一個問題,虹鱒是否一定要傍“三文魚”的大名?或者說,是否一定要生吃才能証明虹鱒的價值?

小蔣隨想:虹鱒也是有尊嚴的。某些養殖企業非要把虹鱒叫成三文魚,問過虹鱒的感受嗎?當然,這只是調侃。說到底,試圖讓虹鱒傍三文魚,無非是某些企業為了逐利。問題是,消費者買賬嗎?虹鱒本身的價值以及附加值,某些經營者真的參透了嗎?舉個例子,在北京生活的人周末時不時會去懷柔、密雲、房山等地,北京郊區的這些地方除了山清水秀、有不少景點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農家樂普遍有釣虹鱒、吃虹鱒的“節目”。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吃烤虹鱒,也有切片生吃的(是否衛生另說)。不少“吃貨”不惜周末從城裡驅車幾十公裡,為的就是在郊區放鬆身心,約好友釣釣魚、聊聊天、吃吃虹鱒。玩累了,在農家樂住一宿。在價格上,無論是吃虹鱒,還是住農家樂,都比較親民,普通消費者能接受。北京郊區還曾宣傳,一條虹鱒帶動了一個特色旅游產業,包括養殖、餐飲、住宿、景區開發等等,彼此相輔相成,游客吃住玩得開心,農民搞農家樂實現致富,各得其所。在北京郊區,虹鱒大名鼎鼎,已成為無形品牌,根本不會“傍”別的魚。誰要說,跑北京郊區吃“烤三文魚”,隻會讓人笑掉大牙。魚還是那條魚,關鍵在於怎麼整合利用各種資源,形成良性循環、互補發展、特色化、多元化、深加工的產業鏈。不琢磨苦練內功,光想靠改名博眼球,隻會遭人白眼,浪費了一條好魚。

小蔣 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張淏晴(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