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評論·我在長江·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人民日報現場評論:打破產業升級的“糾結”

李洪興

2018年08月13日04: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你好!”在安徽蕪湖中車龐巴迪公司的一個生產車間,遇到一名外籍員工。上前打招呼,不自覺地使用了中文,而不是“Hello”。有趣的是,小哥微笑著轉過身,一邊揮手一邊回應說,“你好”,很是自然。

法國小哥的中文名字叫“羅馬”,來中國大概10年了。因為懂些技術,又鑽研了市場,他成了公司的國際投標經理,主要面向海外市場推介公司產品。小哥一直保持著微笑,想必他在這裡工作收獲很多,交流就從他的市場分析談起。

說到市場,就要先了解產品。前不久,重慶機車穿樓而過的視頻在網上很火,人們感嘆“魔幻城市”的魅力,卻鮮有人注意那輛單軌車。法國小哥要推介的產品就是這類機車,可用在城市解決交通問題,也用在機場解決接駁問題。前景怎麼樣?小哥說,中國的市場很大,在全世界很多城市也有吸引力。此時,他掰著手指頭說起理由:第一,車是自動的﹔第二,外形漂亮﹔第三,有技術﹔第四,成本低﹔第五,和龐巴迪公司合作,有項目引介……羅馬細數著這些競爭優勢,也在展示他對公司前景的信心與底氣。

這家中外合資公司的成長,見証著中國的產業升級。從低端轉向中高端,從單打獨斗走向中外聯合,從簡單組裝邁向研發生產,從單一市場拓寬至全球市場……這就是中國產業正在經歷的過程,不只是國外出技術、中國出工人,而是在探索與合作中實現“小步快跑”,進而做到彎道超車、跨越轉型。

不過,產業轉型的路徑看似清晰,可真正“轉”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產業升級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以前的產業,有些可以作為升級的基石,有些就是必須挪開的絆腳石。升級的過程就像開動離心機,總是有一些落后的、低端的制造要被“甩”出去,這個過程不會輕鬆。

沿著長江經濟帶走來,產業升級的“糾結”頗為明顯。有的地方知道必須把落后產業的包袱卸掉,可是沒有中高端產業及時“補位”,下不了狠心﹔有的地方明白一些產業能帶來不小利益,新產業還在培育期,究竟是“馬上丟”還是“再留留”,下不了決心﹔有的地方中高端產業布局較早,也在形成規模,可是無法實現大突破,在支持與投入上搖擺不定,下不了恆心……這樣的心態,打破不了產業發展的慣性,不僅會阻滯新動能的培育壯大,而且也難以推動長江經濟帶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法國小哥羅馬說,在很多地方,一些機車很老了,換新的產品就會選擇他們的車。這不只是針對中國市場,而是面向全球的。顯然,正是因為能提供客戶滿意的高質量產品,才不會懼怕產業轉型可能出現的“沉沒成本”。長遠地看,如果蕪湖的一些機器人智能制造企業、機車生產企業、通航企業等,都能在轉型升級的路上走得順暢,那麼,騰籠換鳥也指日可待。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推動產業升級,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唯有既著眼長遠謀劃,又腳踏實地推進,才能真正打破產業升級的“糾結”,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了,小哥羅馬的家鄉法國,還沒有購買他公司的產品,在未來轉型升級中用更好的產品贏得法國客戶,也是他的夢想。

(責編:馮人綦、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