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折騰5個月不如曝光一上午,該反思什麼?

陳廣江

2018年08月01日08:37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折騰5個月不如曝光一上午,該反思什麼?

  問責很有必要,隻有層層壓實責任、狠抓責任追究,才能倒逼責任落實,助推“放管服”改革落地。

  日前,“田先生,性別女”的離奇故事讓網友大開眼界。河南鄭州63歲的田先生在辦理退休手續時,發現檔案中的性別被寫錯,為了修正這處錯誤,折騰了5個多月也沒改過來。當地社保局不認可其本人及身份証,要求提供証明並加蓋公章和領導簽字。在媒體曝光當天上午,這一錯誤被迅速修改。(見7月30日《大河報》)

  折騰5個月改不了,見報當天上午就改好,這樣的“好消息”令人五味雜陳。現實中,類似現象並非一時一地的個案。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今天,類似問題值得深思。

  六旬老漢就站在那裡,還有身份証等多種資料都可以証明性別,為何如此低級的錯誤糾正起來這麼難?當地社保局給出的原因是工作原則“對公不對私”,即更改性別必須當事人所在單位出面証明,而田先生原供職單位不知何故辦事效率很低,拖拉至今。

  各地在落實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但有些執行政策的人,或沒有吃透上級政策精神,或沒有從慵懶散的慣性中走出來,或者“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總之仍堅持對上負責而忽視了對下負責,不把群眾的事當回事,有意無意地折騰、刁難群眾,極大稀釋了政策善意。

  但僅僅指責“小鬼”辦事拖沓、缺乏服務意識,把板子打在辦事人員身上,恐怕還不夠。對群眾正當訴求漠不關心,媒體一曝光、領導一發話問題就瞬間解決,不單是體現了媒體的作用大,更體現了一些地方領導一句話勝過千軍萬馬的怪象——辦事人員形成唯上不唯下、唯領導不唯群眾的風氣,值得反思。

  近年來,各地“最多跑一次”等政務服務改革如火如荼進行,一批便民化新舉措如雨后春筍,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但在一些地方或部門,改革仍面臨著“中梗阻”。比如,有些部門以堅持“工作原則”為由,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教條化﹔有些部門跟不上改革節拍,或者內心抵觸改革,消極懈怠。

  如何真正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裡”,最大程度激發公職人員的擔當精神和服務意識,依舊是亟待破解的難題。對具體問題,問責很有必要,隻有層層壓實責任、狠抓責任追究,才能倒逼責任落實,助推“放管服”改革開花結果落地。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