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訛傳“碰瓷高手”是在“碰瓷”人心

何勇海

2018年07月20日08:50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訛傳“碰瓷高手”是在“碰瓷”人心

  新聞——據7月18日《成都商報》報道,今年 6月8日,四川南充的69歲老人劉德科被一名小伙子推著電動自行車撞倒,卻被人群圍堵稱他對高考生“碰瓷”。事后証明,小伙子非考生,並向警方承認自己撞了老人。交警部門認定,小伙子負全部責任,但劉德科仍逃不出“碰瓷”的輿論漩渦。

  流言比碰瓷更可怕

  為何輿論會相信老人是碰瓷?從傳播學角度看,人們更傾向於接受符合自己預期的說法,而忽視對事情本來面目的追索。

  一些人對老人的偏見,對高考生的關愛,對碰瓷的痛恨,對警方的不信任,全在這起“碰瓷高手”流言事件中體現了出來。而誤會一旦形成,並通過網絡傳播,再想澄清談何容易。

  可見,流言比碰瓷更可怕。面對碰瓷,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和人証物証獲得清白﹔而流言不同,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有些流言披著善意的外衣,迷惑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辟謠難度更大。

  積極辟謠和依法懲謠當然很應該,但事實証明這遠遠不夠。即使肇事方配合辟謠,網絡平台刪帖道歉,造謠傳謠者被追究法律責任,也難以阻擋這種已經傳播開的“碰瓷高手”流言。一位被冤枉的老人,出門都攜帶事故認定書,令人戚戚然。

  謠言止於智者,止於真相,止於法律,但要得到根本性改觀,還需下大功夫鏟除流言滋生的土壤。在依法懲治網上網下造謠傳謠的同時,還應致力於消除社會對老人的偏見,依法嚴懲每一個訛詐者,提升執法公信力。

  隻要老人被貼上的標簽撕不掉,類似流言就難以根絕。媒體也有責任發出客觀、全面的報道和聲音,為老人群體正名。陳廣江

  應多一些求証意識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此事給這位老人及老伴帶來的“莫須有”的心理傷痛,恐怕難以估量。

  在這起“碰瓷高手”流言中,撞倒老人的小伙子首先應受到良心與道德的譴責。有人誤認他是高考生,並勸他趕緊去考試,小伙子順勢“丟盔棄甲”離開現場。這是否是肇事逃逸,需要交警認定,但最起碼的一點,此舉是沒有擔當、躲避矛盾的表現。有了沉默與逃避之因,才有“碰瓷”流言之果。這是我們需要反思之處。

  被撞老人成了眾人討伐的“碰瓷高手”,其背后推手還有偽正義的因素。圍觀者看似在維護正義,實際是一種偽正義。比如,在調查結論出爐前,妄下老人碰瓷的結論,虛構老人碰瓷的事實,並在網上傳播,還散布這對老夫婦的照片。這其實是對老夫婦的名譽權、人格尊嚴權的侵害。有律師建議受害方子女收集相關証據並報案,嚴肅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這從一個側面警示人們,在維護社會正義前多點求証意識,不光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當然,出了類似“冤案”,及時必要的糾錯的機制不能少。一方面要及時查清並公布真相,讓肇事者在公開承認錯誤、澄清事實﹔另一方面要嚴肅追責那些起哄者、故意挑起事端之人。“碰瓷高手”的流言,痛在老人心裡,其實更應該疼在“正義人士”的臉上。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