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一線視角:生態留白,為了更好地發展

姜 峰

2018年07月20日07: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生態留白,從空間上講是為人類開發活動設定前進尺度,從時間上看是為子孫后代永續發展設定未來向度

“邂逅”藏羚羊,已道是尋常。第二次走訪可可西裡,眼前景象令人欣喜:如今在青藏公路沿線,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高原精靈”悠閑覓食、怡然自得﹔不時有過路車輛停下,以禮貌的距離遠遠拍照,與羊互行“注目禮”,和諧相處、怡然自得。

“保護區不得進入”,這樣的標識牌,提醒過往行人欣賞美景有活動邊界。為自然生態劃定人類活動邊界,有人將其稱之為“生態留白”。藝術創作中的留白,既給作品留有想象的空間,又通過“以無勝有”烘托作品主題。生態留白,從空間上講是為人類開發活動設定前進尺度,從時間上看是為永續發展設定未來向度。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留白,隻有留白才能給發展和保護都留下更多余地。可可西裡地區藏羚羊種群數量比盜獵活動最猖獗時期增加了4萬多隻,留白帶來的生態效益可見一斑。

生態留白,有所不為是前提,也要有所為。最美生態離不開最嚴保護,如果不劃出一條鮮明的、不可逾越的底線,任由各類開發活動“越界”,生態保護勢必無從談起。自去年底,青海可可西裡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公告禁止一切非法穿越以來,青海多地也陸續出台旅游“謝客令”。今年4月旅游旺季來臨前,青海湖鳥島、沙島景區叫停旅游經營活動﹔5月三江源國家公園發布公告,禁止在黃河源園區扎陵—鄂陵湖、星星海自然保護分區開展旅游活動。限制並規范旅游開發,一時的收入可能會減少,但長遠看,生態保護好了,旅游業繁榮向好是必然趨勢。

留白不是停滯,能否把握好留白的分寸,考驗著把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辯証關系的智慧、技巧與勇氣。留白太少,則發展將變得不可持續﹔留白太多,則好似白紙揮毫卻不著一墨,勢必導致發展的不充分。生態大省青海,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同一個戰場上,打著兩場攻堅戰,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兩場戰役其實也是相通相聯。明確樹立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提出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省,著力開展集中式光伏扶貧、生態公益管護扶貧等扶貧項目,假以時日,青海一定能探索一條環境友好、民生改善的綠色發展新路。

讓生態留白恰到好處,提升治理能力是關鍵。留白的名作,往往出自技藝高超的大師﹔隻有用改革和創新的精神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生態留白才能打造出留存千古的名篇巨作。曾經,“九龍治水”、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的管理弊端,讓生態保護失之於乏力無效。用好改革的抓手,整合各種保護力量,生態保護的成效才能最大激發出來。近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將可可西裡納入保護范圍,可可西裡還與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自然保護區建立了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加大保護、協同保護,理順職責、共建共享,將重新織就可可西裡的迷人面紗。

生態留白要發揮最大效果,也有賴公眾的支持配合。對公眾而言,留白意識是一種克制和修養。比如“驢友”探險,為了“絕美自拍”,就跨越人與自然間禮貌的距離﹔為了“詩和遠方”,去穿越明令禁止涉足的保護區,這樣既是對自然生態的不尊重,也是對自身安全的不負責任。生態留白的理念,應該根植於每一個人心中。

(作者為本報青海分社記者)

(責編:馮人綦、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