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缺乏故事內核的特效無異於掩耳盜鈴

熊志

2018年07月19日08:3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缺乏故事內核的特效無異於掩耳盜鈴

  對一部缺少故事內核的電影,觀眾用腳投票理所當然。中國電影市場早就過了隻靠特效就能吸引觀眾的年代。電影出品人如若以為用特效就能掩蓋粗制濫造的故事內核,無疑是挑戰觀眾的審美和智商。

  最近國產電影市場顯得不太平靜:既有一段時間以來豆瓣評分9分的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國產片,也有剛剛上映的評價褒貶不一、口碑兩極分化的姜文新片《邪不壓正》。與此同時,一部同期上映的電影《阿修羅》,7月15日下午突然發布公告稱,經全體投資方決定,《阿修羅》將於當晚撤檔停映。

  為何突然撤檔,片方並未給出具體原因。這部聚集一眾知名演員、拍攝周期長達六年的奇幻片,號稱有高達7.5億元投資,但上映三天票房卻不足5000萬元,豆瓣評分僅3.1分,與同檔期其他電影形成慘烈對比。有人指出,《阿修羅》撤檔是為了避風頭,避免排片被擠壓得太過嚴重,收不回投資。更有人指出其投資與表現差距過大,幾乎讓“大制作”成了空頭支票。

  不管如何,口碑和票房雙雙失利,首先應該反思的便是影片質量,但《阿修羅》官方團隊卻將矛頭指向電影評分網站。在宣布撤檔之前,其官微發文怒批貓眼評分體系,控訴電影遭遇水軍黑粉惡意差評,並將其上升為有組織、有預謀的“黑水行動”。

  在觀影成本降低、信息傳播愈加便捷的當下,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並非難事。那麼《阿修羅》到底拍得怎麼樣?從畫質上而言,還是相當炫酷的,特效制作上投入很大。然而作為奇幻大作,電影的故事性卻很一般。影片設計了一個六界輪回的世界,但卻缺少駕馭能力:敘事平庸,莫名其妙的角色設定,毫無邏輯的故事推進,加上拙劣演技,映襯出一個崩塌的奇幻世界。如果看過《權力的游戲》,會發現女主與龍母如出一轍。這種中西混搭的奇怪畫風,時刻讓人出戲,也讓影片不倫不類。

  面對一部缺少故事內核的電影,觀眾用腳投票理所當然。中國電影市場早就過了隻靠特效就能吸引觀眾的年代。即便是《邪不壓正》兩極分化的觀后感,也是圍繞故事深淺和流暢程度展開的。因此,電影出品人如若以為用特效就能掩蓋粗制濫造的故事內核,無疑是挑戰觀眾的審美和智商。

  電影市場當然存在水軍行為,但觀影人數增加,最終會沖淡這種拿錢買差評或者點贊的行為,影片口碑也會隨時間推移回到真實水准。所以,依靠評分網站作為觀影指南的人會發現一條不成文的規律:高分電影不一定好,但低分電影是爛片的可能性極大。回到《阿修羅》片方的控訴,幾大電影評分網站上的口碑都處於“跳樓”狀態,這顯然不應歸結為某個評分網站水軍刷差評的結果。

  故事講不好,就不會有市場。同樣的鬧劇還有很多,《阿修羅》主創團隊將口碑票房的雙雙失利歸因於評分網站惡意差評,將影片質量問題向行業黑幕投射,這種帶有陰謀論色彩的掩耳盜鈴,隻會增加觀影者的惡感。長遠來看,如果口碑差的電影片方養成“怪天怪地,就是不怪自己”的壞風氣,也不利於整個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

   (作者:熊志,系媒體評論員)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