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撞死人“眾籌賠償”為何有人解囊?

蔣萌

2018年07月18日16:2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撞死人“眾籌賠償”為何有人解囊?

背景:因為車禍“撞死4人,賠不起”,四川中江小伙楊龍在“輕鬆籌”上發起眾籌,希望大家為他籌款,解決為死者墊付的喪葬費。這事很快引發輿論風波。據悉,該項目已經籌集到23900多元,有1215次幫助,有81人為他証明。不過很快,“輕鬆籌”平台關閉了該項目,平台給楊龍的答復是,項目不符合申請條件。

新京報發表觀點:楊龍在發起這次眾籌時,雖然上傳了身份証和撞車瞬間視頻,也有不少朋友和同事為他証明,可最終真正的依據,依然還隻限於他個人的訴求,那就是按照家屬要求的賠償金額,他覺得“賠不起,不想進去坐牢”。可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當地的交警部門尚未明確最終的責任劃分,案子仍處在調查階段。換句話說,具體要賠償多少,眾籌多少,他是否賠償得起,目前誰也不清楚。楊龍這次發起的籌款,嚴格來說是在推卸法律責任,它不屬於一般我們認知的眾籌或公益眾籌的范圍,當然也就得不到現行《慈善法》的支持。楊龍眾籌賠款,等於是讓公眾分擔他個人的交通肇事法律責任,這是明顯的僭越法律的行為,不僅不該支持,甚至應及時制止。就是這麼一個漏洞百出、嚴重違背了慈善倫理的項目,卻輕鬆籌集了一定數額的捐助。這充分說明了,當下社會乃至機構對慈善認知的混亂。頻發的相關爭議告訴我們,有必要認真反思相關問題的源頭。這次“眾籌交通事故賠償”事件也是在提醒:該讓類似眾籌救助走向規范化,有關方面和各界人士也需要不斷通過輿論引導,廓清法治和慈善倫理底線。當然公益、慈善眾籌平台也需引以為戒,吸取教訓,加強審核責任。

小蔣隨想:母親的一個同事的兒子,前幾年出了與楊龍類似的事故——不但開車撞死了人,自己也身受重傷。賠償死者家屬、喪葬費等等,花了百八十萬元,肇事者自身的治療費也很高昂,當事家庭陷入困境。隨之,有同事幫忙發起捐款。聽說要給肇事者捐款,有的人有不同看法。但大家終歸是同事,礙於情面也好,不忍見肇事者父母心力交瘁也罷,不少人還是捐了。究竟捐款是幫受害者,還是幫肇事者,再或是幫肇事者年邁的父母,誰能徹底厘清?想必,兼而有之。這種事要是上升至《慈善法》的高度,恐怕得不到法理支持。但現實比法律條款復雜得多,一些事處於模棱兩可的地帶。我想,這也是楊龍發起眾籌時,一些人解囊的原因。一些好心人不是不懂法,也不是對慈善認知混亂,而可能是出於“對事不對人”的同情,是出於哪怕是罪人(包括其家庭)也有獲得幫助的權利。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同樣的事“敘述手法”不同,結果可能很不一樣。楊龍直白而赤裸地說“賠不起,不想進去坐牢”(坐不坐牢根本不是他能決定的),很容易產生大家捐款幫他脫罪免責的觀感。如果楊龍文筆好、會煽情,或找槍手寫催淚軟文,劇情會不會是另一個樣子?會不會有人說“法不外乎人情”“法無禁止即可為”?君不見,也有警察捐款幫助困難的罪犯家庭,這還被視為溫情和美談。加強網絡眾籌監管是對的,但要完全消除各類爭議,可能有些理想化。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張淏晴(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