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晚報:遏制手機不明扣費不能止於推送賬單

史洪舉

2018年07月12日08:48  來源:燕趙晚報
分享到:
 
原標題:遏制手機不明扣費不能止於推送賬單

  11日,針對社會反映的手機不明扣費等問題,工信部要求基礎電信企業下月起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戶主動推送通信賬單信息。工信部表示,對媒體報道所涉灰色利益鏈條上的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工信部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置。(7月11日新華網)

  很多手機用戶都遭遇過這樣的事,不知不覺間話費突然增加了很多,卻查不出原因。因好奇或無意間點擊手機中的相關軟件,或者登錄某個網站,就會莫名其妙地被扣除話費。對此,要求運營商每月主動向用戶推送賬單信息固然可以讓消費者有本明白賬,但要想切實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不被肆意侵犯,還是應倒逼運營商完善交易規則,不作不明扣費的幫凶。

  一般來說,消費者使用手機的主要支出是通話費、普通上網費和短信費。其對計費規則和收費總額也基本明了,不會產生亂扣費的懷疑。很多消費者詬病的不明扣費,主要在於不慎點擊相關軟件,使用相關服務所產生的費用。這些扣費項目既未征得消費者同意,也未明示收費標准,讓人不明不白地花冤枉錢。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真情知悉權。

  因而,除要求運營商推送詳細明確的消費賬單外,還要找准不明扣費的根源。目前,很多手機扣費屬於直接扣取,根本未告知消費者或征得其同意,甚至不排除有人故意給消費者開通某項業務。這與很多電商平台的扣費大有不同,后者的主要交易流程是,當消費者選購好相應商品或服務並提交訂單后,支付款項時需要輸入支付密碼,甚至還需要輸入所綁定手機收到的二次驗証碼,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決定是否購買該商品。

  反觀依托於運營商的“不明扣費”,消費者點擊相關軟件后,甚至還沒來得及查看有關商品信息,就會被扣除話費。這與摸了或看了商品就得購買的強迫交易,“碰瓷經營”沒有本質區別。要知道,查看游戲、點擊軟件並不代表消費者有真實購買意願,運營商憑什麼直接替消費者做主並一氣呵成地扣除話費。或者說,運營商憑什麼放任無良商家隨意扣除用戶話費。要知道,其除依照電信條例或合同約定扣除話費外,無權隨意支配話費。

  對於手機用戶遭遇“不明扣費”,顯然不能只是讓運營商推送賬單了事。監管部門理當積極作為,制訂更加科學、公平、合理的交易規則。除按規定扣除話費、短信費、流量費外,對於其他有償服務,應要求商家以顯著方式公示價格,或者通過短信形式明確告知收費標准。並設置二次驗証程序,當用戶回復驗証碼時方可訂購服務,完成扣費。進而有效清理“不明扣費”現象,避免用戶操作不慎點擊收費項目被扣費,杜絕消費者糊裡糊涂地“被消費”。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