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中醫如何區分內生和外來之“毒”?(杏林尋寶——中華傳統醫藥漫談)

王紅蕊
2018年06月02日04: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中醫所說的毒,其義甚廣,其害甚深。“毒”既是一個具有物理屬性的概念,又是一個具有病理屬性的概念。古之典籍,論毒者甚多。“毒”,《說文解字》釋“厚也,害人之草”,現泛指一切致病邪氣。“諸病暴烈,竟相染易,皆屬於毒”﹔“諸病重篤,傷神損絡、敗壞形體,皆屬於毒”,“諸邪穢濁,皆屬於毒”,“諸邪遷延,蘊積不解,皆屬於毒”。

  “毒”可以概括為作用於人體后,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變化,引起陰陽失衡,出現疾病狀態的一切物質。我們今天簡單地從外來之毒和內生之毒的區別上聊一聊。

  外來之毒以人體為界,凡是來源於身體之外的有害於身體健康的物質,均歸於外來之毒范疇。首先是外感六淫邪氣,即風、寒、暑、濕、燥、火。這是由於6種因素蘊聚演化,使人體出現失衡的病理狀態。邪盛為毒、積久蘊毒,毒為邪之漸。舉個例子,陽光用凸透鏡聚集可以使可燃物著火,這種過量的聚集對於人們來說可以比喻為三伏天的陽光,那“火毒”就好理解了。其次是感染疫癘之氣,是指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特殊病因,即疫癘之氣,又名毒氣,如麻毒、疫毒,泛指某些有特殊毒性作用的傳染病,如現代醫學中的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造成的傳染病,像“流行性感冒”等。此毒往往起病急驟,傳播變迅速,變化多端,病情險惡。無問大小,為病有時,呈“一毒一病”的特點,病狀相似,病情單一。再次是虫獸毒,由毒虫叮螫、毒蛇及猛獸撕咬所致。輕則局部損傷,出現腫痛、出血等,重則虫獸分泌的有害物質損傷內臟,或出血過多而死亡。還有就是雜疫,包含現代出現的大氣污染,水污染,農藥、化肥對食品的污染,化學藥品的毒副作用,噪聲、電磁波、超聲波等超高頻率對人體的干擾等,均屬於外來之毒。

  內生之毒來源於體內,凡人體不需要的,乃至有害於健康的物質統歸於內生之毒的范疇。首先是“內傷七情”,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是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活動對外界環境刺激的不同反應,屬人人皆有的情緒體驗,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或誘發疾病。隻有強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體的生理和心理適應能力,才會損傷機體臟腑精氣,導致功能失調,進而導致成毒發病。其次是體內的病理產物如痰飲、瘀血、濕濁、積滯等,形成痰毒、瘀毒、濕毒等各種毒邪。現代醫學解釋內毒的來源主要有3方面:一是指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代謝廢物,它是內生之毒的主要來源,也是機體排毒系統功能紊亂時存留體內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二是指那些本為人體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質,由於代謝障礙超出其生理需要量而轉化為致病物質形成毒,如血糖、血脂過高。三是指本為生理性物質,由於改變了它所應存在的部位也成為一種毒,如胃液是人體正常的消化液,當進入腹腔時會引起腹膜炎,血液流出血管會形成瘀血。長期暴飲暴食營養過盛導致的食積等也歸於內生之毒。

  大家可以看出,“毒”的成因都是由於偏性不糾,常此以往而成。偏離正常的生活習慣,如過多地吹空調、長期熬夜、過度勞累,都會因為過度而成為“毒”,威脅人們的健康。

  (作者系北京朝陽區中醫醫院醫師)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